舍利是僧人死后遗留的头发骨骼骨灰等,佛教说法。舍利子不是结石,而是人体骨骼在火化时骨质重结晶的产物。在遥远的古印度,人们为了表示对于修行者的尊称,往往把在修行上有所成就的修行者死后的遗骨或遗物称为“舍利”,又称“舍利子”。进一步的说,“舍利”又源于人身体上的不同部位,人们又将“舍利”称为骨舍利、发舍利和肉舍利等。关于舍利是什么的这个问题,根据百度百科的资料显示和滚锁网的知识资料介绍,我们已经知道舍利,舍利是什么是佛教说法了,那么今天达达搜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舍利是什么的下面这些资料:
佛教中认为得道高僧,修为高的人死后被火化能够产生色彩斑斓的晶体,这些晶体中黑色的是头发舍利,白色的是骨骼舍利,红色的是肌肉舍利,琥珀色的是大脑舍利。据说,福建大开元寺的百岁高僧,生前不舍得花寺庙一分钱,死后火化发现了许多舍利子,在手电筒照射下像镜面一样反光。考虑到佛教徒众多,舍利子又被追捧供奉,牵涉到很多利益关系,所以科学家对舍利子只是抱着一种看破不说破的态度。
舍利子的形成原理并不复杂,科学家利用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了1岁到97岁死亡人体的骨骼,并抽取样本进行热诱导。上图中A是骨龄较小的骨骼样本,B是骨龄较大的骨骼样本,分别在200摄氏度到1200摄氏度环境中加热一定时间。
200摄氏度时骨骼出现了碎裂变形和收缩,逐渐升温燃烧到400摄氏度时,骨骼中的有机成分开始重新结合,升温到600摄氏度时,骨质又重新结合成晶体,这些晶体的形态多种多样,三角形、圆形、多边形和其它不规则形状。从600到1200摄氏度之间,这种重结晶现象变得愈加清晰明显,并且晶体开始生长变大,当温度升到1600摄氏度时,许多晶体开始融化变成球形,超微结构上的改变使骨骼中的碳酸钙和盐类结合形成不同颜色的晶体,也就是所谓的舍利子。
我们知道佛教中有“舍利子”的说法,据说是僧人在被火化之后留下的一种东西,这种东西并不多见,因此被称为“舍利子”,而舍利和舍利子其实是两种东西,那么这个舍利到底是什么呢?接下来就跟着达达搜探秘的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这个东西吧!
舍利是什么
舍利的由来是因为印度有火葬的习俗,为了方便,人们将人死后剩下的东西称为舍利,将其藏在金属、石质、陶质的容器中,然后再埋入地下。在印度,达官显贵的舍利会埋得稍微高出地面,被称为塔,将装舍利的容器放在屋中供奉也被称为塔,这也是中国宝塔的一个来源。
舍利其实是印度对于人死后身体的一个总称,而佛教中将僧人死后留下的头发、骨骼、骨灰等统统称为“舍利”,因此舍利只是印度和佛教中的一种说法罢了。舍利是梵文翻译成中文的一种音译,而佛教在传入我国之后,舍利的说法也跟着一起传了过来,在我国舍利则是佛教中独有的说法了。
舍利在梵语中是śarīra,据说我国佛教所拥有的佛陀遗留下来的东西有“佛骨顶舍利”、“佛指舍利”、“佛牙舍利”等,这些都被称为舍利,它们在佛教也被称为是“碎身舍利”,在佛教中具有特殊的意义。而舍利和舍利子其实并不是同一种东西,那么舍利子又是什么呢?
舍利子
舍利子是僧人火化之后留下的一种结晶体,是舍利中的坚固微粒,因此又名坚固子,它们的大小不一,形状也不同,很多人认为舍利子是高僧大德的专属,不过这其实并不是高僧的专属,只是一种佛教说法罢了。感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十大佛祖排行。
以上就是舍利是什么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达达搜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368.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