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称帝后国力不是很强吗,其实无论在当时的渭水之盟赔了什么,对于李世民来说都是一件奇耻大辱的事情。
关于李世民称帝后国力不是很强吗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李世民称帝后国力不是很强吗的这些相关资料:
李世民称帝后国力不是很强吗
对当李世民称帝以后国力强盛,为什么还会跟突厥签订渭水之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达达搜探秘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当李世民成为了一代名主以后,其中的一些历史真相也被历史给刻意的隐瞒了下来,其中最为著名的或许应该就是渭水之盟了,也被称为便桥之盟。
其实无论在当时的渭水之盟赔了什么,对于李世民来说都是一件奇耻大辱的事情。
因为但凡是有一点自尊心的人,在面对渭水之盟这种不平等条约的时候,都会有深深的羞耻感,更何况是一代皇帝唐太宗呢。
渭水之盟的事件发生在626年8月30日的时候。
在这一年中总共发生了三件大事,在这一年的6月4日发生了玄武门之变,在8月9日的时候李世民登基称帝。
当时的突厥王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二人在得知了这一个消息以后,他们立马率领军队攻打了长安城。
也就是在这一年的8月28日,大约有20万突厥主力和几万唐军对峙在渭水河的两岸,大唐的都城长安在当时随时都会有突厥被颠覆的危险。
颉利可汗之所以会在这个时候选择大军进攻,其实并非是一次偶然事件,而是因为他们在当时听说了在唐朝内部发生了武力夺权,因此就想着趁此机会从中渔利。
而这件事情的最终结果,是唐太宗李世民亲自率领六骑,前往渭水之上的便桥与颉利可汗进行歃血为盟。
双方之间达成了这样的约定,唐朝需要在每年给予突厥一定的利益,而颉利可汗则是选择退兵,并且在当年九月的时候,送给大唐战马数千、牛羊若干,这就是当时最为著名的渭水之盟。
或许这样看来,条件好像还是不错的样子。
颉利可汗不仅选择了退兵,而且还给了大唐王朝一个大礼包,这样看来的话貌似是一件好事,但正是因为这个好事,却让唐太宗李世民认为是一件前所未有的奇耻大辱。
突厥人之所以会在那个时候选择南下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方面是因为李渊在太原起兵的时候就曾经向突厥称臣,并且他还向当时的始毕可汗承诺,当他打下地盘以后,所得到的财物和美女等都会进献给突厥可汗,这样一来也就获得了突厥的支持。
再后来的时候,突厥一再南下,一方面是为了给李渊壮大声势。
从另外一方面来说,他们也是为了能够找李渊索要财宝美女。
然而突厥却是一次比一次要的多,到了后来的时候,就仿佛成了一个无底洞一般,每次唐朝在给突厥进贡的时候,都像是割肉一般地疼痛,再到了后来的时候,大唐也就忍无可忍了。
从另一方面来说,突厥人在这个时候选择南下,其实也是为了他们自己在战略方面的考虑,在当时的突厥人看来,只有一个四分五裂的中原才是最符合突厥利益的,中原地区如果不统一的话,那么就不会对他们突厥产生有威胁的势力,这样就能够保证突厥人在东亚地区的霸主地位。
在隋朝末年的时候,正是天下大乱之时,各地的割据势力群雄四起,比如当时的王世充、窦建德、梁师都以及刘武周等这些人,他们都曾经先后向突厥称臣纳贡,以这样的方式换取突厥的支持,李渊在当时也仅仅只是当时众多向突厥称臣势力中的一个而已。
最终苦心人天不负,就在渭水之盟以后的第三年时间,大唐的国力早已经蒸蒸日上,然而突厥地区则是内乱频发,李世民也是抓住了这个机会,派出了李靖以及李世勣等大军,经过了一场大战将曾经耀武耀威的东突厥灭国,在之前嚣张无比的颉利可汗也被活捉到了长安城,终生没有能够再次回到草原。
其实面临羞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不能够以冷静的方式去应对。
不争一时之气,不逞匹夫之勇;需要的是审时度势和韬光养晦,首先一定是要发展自己,然后才是抓住敌人的弱点、一击致命,这正是一代杰出的政治家与莽夫之间的区别。
以上就是李世民称帝后国力不是很强吗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36701.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