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视探索

为什么明朝后期的皇帝已经无法有效管束文官集团了

来源:达达搜探索 时间:2022-10-31 15:25 阅读

  为什么明朝后期的皇帝已经无法有效管束文官集团了,太子留在北京,其他皇子封亲王,成年后要到外地就藩。

  关于为什么明朝后期的皇帝已经无法有效管束文官集团了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为什么明朝后期的皇帝已经无法有效管束文官集团了的这些相关资料:

为什么明朝后期的皇帝已经无法有效管束文官集团了

为什么明朝后期的皇帝已经无法有效管束文官集团了

  众所周知明朝皇帝普遍寿命短,而且活的很累,并且明朝后期的皇帝已经无法有效管束文官集团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是一代又一代的皇帝,活生生的把自己变成了孤家寡人的缘故。

  1.皇子成年后要离开京师到外地就藩。

  太子留在北京,其他皇子封亲王,成年后要到外地就藩。

  这些藩王非经皇帝批准,不得离开封地。

  这样,后任皇上的弟弟们就不能威胁皇帝了,因为不在身边,想威胁也威胁不到,至少朱元璋是这样认为的。

  后来,燕王朱棣抢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朱棣觉得藩王有兵权会威胁皇帝,于是开始逐步削夺藩王的兵权,藩王不得再带兵打仗。

  明武宗时期,宁王朱宸濠叛乱被镇压后,皇室藩王的势力大减,后来藩王的护卫普遍都被减到1000人以下,崇祯皇帝朱由检当信王时,护卫只有400人,这点人仅能看家护院。

  2.皇后及外戚不得干预政事。

  明太祖朱元璋反对女人干政,但是不反对外戚领兵,他的女婿梅殷就是镇守一方大将。

  外戚不得参与军国大事,不得领兵,这是明成祖朱棣和明宣宗朱瞻基等人的主张。

  到明英宗朱祁镇之后,外戚也几乎成了寄生虫,没有实际权力。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破北京城之前,崇祯皇帝找到皇八妹的丈夫--驸马都尉巩永固,请他带兵突围,巩永固回答说,外戚不藏兵,这是祖制,巩家没有兵,无法完成皇命,说完之后,巩永固就自杀了。

  3.太监不能出门。

  朱元璋禁止太监干政;明太宗朱棣开始用太监做一些上传下达,跑跑腿的事情;明宣宗朱瞻基在大内完善了司礼监制度,让太监帮忙按照皇帝的意思抄写批示,好比现在办公厅的打字员和管盖章的人,这些人要说有权力,也算是权力;要说这不是权力,这也不是什么正式的权力,关键要看皇帝的态度。

  王振、汪直、刘谨、魏忠贤这些不可一世的大太监,当年都得到了时任皇帝的授意或纵容,离开皇帝的支持,这些太监啥也不是。

  而且未经皇帝允许,太监不能离开大内出门,更不能结交外面的文官。

  4.没有宰相牵头抓总。

  朱元璋处死宰相胡惟庸之后,规定今后不再设宰相。

  此前,朝政由宰相总揽,对皇帝负责;此后,改变为朝政由皇帝直接总揽。

  原来,皇帝只要用好宰相、管好宰相就可以了,古语天下安,注意相就是这个道理。

  从制度上说,在明朝只要是官员都可以给皇帝上疏,没了宰相,皇帝要亲自操刀,要亲自和这两万文官打交道,怎么管的过来?现代军队为什么有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等层层级级,就是管理工作的需要,一个班长管五六个人,一个排长管三个班长,以此类推,这样才能管的好。

  虽然明朝有内阁首辅,但是内阁首辅只是内阁秘书长,有协调权、提意见权(票拟),但是没有决定权,没有用人权,大小事都要报皇帝批准。

  内阁首辅张居正为什么能大权独揽?张居正的权力来自李太后和万历皇帝的绝对信任和背书,万历皇帝对张居正的意见都同意,张居正想做的事情也就能做成。

  失去了皇帝的绝对支持,内阁首辅就没有那么大的权力了,张居正的权力早已超出内阁首辅的法定职权,张居正实际上拥有了宰相的权力。

  但是,此后,明朝再也没有大权独揽的内阁首辅了,因为皇帝担心自己会被架空,从而不培养张居正式的内阁首辅。

  皇权清除了相权的威胁,也失去了相权对皇权的严密保护。

  经过明朝一代又一代皇帝的努力,终于把这四类对皇帝有危险的人都限制住了。

  其实,这四类人也是皇权的依靠,失去了这些依靠,皇帝工作起来变得很吃力了。

  虽然在皇帝的有意培植下,明朝经常有大太监出现,以帮助皇帝制衡文官,但因为太监的身份自古卑贱,最终都被文官打压下去。

  明朝中后期的皇帝,基本是一个人暴露在两万文官面前。

  没有精兵强将帮皇帝在前台打理政务、在幕后协调斡旋,许多事情往往议而不决;皇帝和大臣政见不合时,往往谁也难以轻易说服谁,经常导致朝廷空转,决策滞后或不科学。

  要管好这两万文官,单凭皇帝一个人是难以做到的,除非是朱元璋、朱棣这样久经磨炼的政治强人,正常情况下,皇帝应该要有代理人帮忙打理。

  代理人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几个人,最好几个人,这样更平衡;代理人可以是皇室子弟、太后,也可以是宰相或被抬高的内阁首辅(比如张居正)等等。

  总之,要有人替皇帝当挡箭牌,替皇帝管理文官,替皇帝预先协调纷繁复杂的政务难题,替皇帝镇住哪些叽叽歪歪的人,让皇帝能耳根清净,让皇帝的工作部署能得到有效执行。

  为什么张居正掌权时明朝的各项事业蒸蒸日上,而张居正去世后明朝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关键是没有人补张居正去世后留下的权力缺口,皇帝真的需要张居正这样能威慑各方的辅政大臣。

  没有张居正,万历皇帝被大臣骂了也经常没办法反驳。

  毕竟,皇帝一个人骂不过两万人,要讲理讲不过他们,要吐口水吐不过他们,而如果一味处罚他们也不是办法。

  所以万历皇帝只好躲在深宫不出门,少惹事才能清静清静。

  为了图清静,明朝皇帝将各方势力都排挤出了自己的圈子,把各方势力都推向了自己的对立面,让自己成为没有帮手的真正孤家寡人,皇权无法有效管束各方势力,尤其是无法有效管束文官集团。

  万历皇帝

  后来的清朝在这个方面做到要比明朝好,清朝的皇权没有被文官牵制住,主要得益于清朝让皇家分享了部分皇权。

  清朝不禁止皇室子弟参政,皇太极的十四弟睿亲王多尔衮、雍正的十三弟怡亲王胤祥,都为皇权稳定、朝政大局稳定做出过杰出贡献。

  孝庄太后、慈禧太后都曾经威慑了各方势力,稳定了朝政,这种做法不管是好是坏,从客观上看,当时有这两太后在,谁都不敢轻举妄动。

  清朝对太监和文官都进行了严厉管制。

  清朝的皇权是怎么把那些文官管的服服帖帖的?大体是这样做的:在皇帝弱或年幼时,依靠太后、皇室亲王等强力介入,为皇权的部分缺位进行补位。

  清朝皇帝强的时候,比如亲政后的康熙和乾隆时期,皇帝大权独揽,可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这时皇帝说了算,皇室内部势力很少干预皇帝;清朝皇帝弱或年幼的时候,比如顺治幼年时、康熙幼年时,太后、亲王进行辅政,威压各方,保障皇家的最高权威。

  清朝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因为吸取了明朝皇权孤单的教训,从而把皇权的地位在实践中大大提高,最高层想做的大事,只要不太离谱,都能集中力量去办成。

  清朝的疆域为什么能那么大?一块一块地收复那么多地方,是要花很大力气的。

  清朝做到了,这得益于清朝皇权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减少了文官势力对最高层不必要的干扰。

  以上就是为什么明朝后期的皇帝已经无法有效管束文官集团了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3356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