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视探索

为什么历朝历代都重视知识 历朝历代为什么都要统一

来源:达达搜探索 时间:2022-10-17 16:40 阅读

  为什么历朝历代都很重视河西走廊,在祁连山的冰雪融水的滋润下,河西走廊水草丰富,环境适宜,夏商时期,就有游牧民族在此定居,由此诞生了著名的马家窑文化。

  关于为什么历朝历代都很重视河西走廊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为什么历朝历代都很重视河西走廊的这些相关资料:

为什么历朝历代都很重视河西走廊

为什么历朝历代都很重视河西走廊

  为什么历朝历代都很重视河西走廊?这是因为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抵玉门关,南依祁连山,北靠合黎山,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军事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俯瞰河西走廊,北面是阿拉善高原,戈壁遍布,人迹罕至,南面是青藏高原,环境恶劣,交通不便,河西走廊处于两者之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祁连山的冰雪融水的滋润下,河西走廊水草丰富,环境适宜,夏商时期,就有游牧民族在此定居,由此诞生了著名的马家窑文化。

  到了西周,河西走廊先后出现了西戎、犬戎、北羌、马羌等游牧民族,形成了独特的游牧文明。

  河西走廊独特的地理位置,沟通了中原和亚洲腹地,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经此产生了交集。

  在中原的统治者眼中,身处河西走廊的游牧民族,与中原民族格格不入。

  而游牧民族觊觎中原的富庶繁华。

  两种文明的差异,很快成为冲突的导火索。

  双方冲突不断,相爱相杀。

  公元前771年,西戎大举进攻西周,劫掠财货,并且在骊山杀死了周幽王,西周因此灭亡。

  周王室东迁洛阳,周王认识到河西走廊的重要性,在此设立了雍州,纳入中原王朝的管辖。

  在此定居的西戎,遇到了与之匹敌的强劲对手。

  秦非子善于养马,因护送周王东迁有功,受封秦地。

  秦国的出现,阻挡了游牧民族向东发展的脚步。

  秦国统一六国后,实力大幅提升。

  此时,河西走廊被月氏人控制,两者面临匈奴的威胁。

  强大的匈奴人不断蚕食月氏的地盘,月氏被迫西迁,匈奴人控制了河西走廊,成为东出中原的重要通道。

  秦始皇为了防范匈奴人的入侵,修建了闻名古今的万里长城。

  西汉经过文景之治,有了与匈奴掰手腕的能力。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张骞受命出使西域,欲联合大月氏共同打击匈奴。

  张骞持节出使,第一次领略了河西走廊的全貌。

  有了张骞的尝试,西域各民族与中原有了密切的交流和沟通,这条通道就是丝绸之路。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命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军出击。

  霍去病分别在春、夏两季,打败了盘踞在河西走廊的匈奴浑邪王、休屠王,歼敌四万。

  在迎头痛击之下,浑邪王被迫降汉。

  汉武帝增设河西四郡,西汉完全控制了河西走廊,为丝绸之路的畅通扫清了障碍,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从人文上看,河西走廊是文化传播的平台。

  有了河西走廊的沟通,加速了西域与中原的交流,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使其融入中原,成为中国重要的一部分。

  有了合适的土壤,农耕文明和封建制度在西域逐渐生根发芽。

  从经济上看,河西走廊是中国联通世界的血管。

  借助丝绸之路繁荣,外通地中海、中东,内至苏州、杭州,商贾云集,盛极一时。

  西域商人为中原带来了汗血宝马、葡萄、核桃、石榴、无花果、大蒜、葱、黄瓜、香料、药材、乐器和金银器等商品。

  而中国输出了丝绸、茶叶、瓷器以及四大发明。

  当时古罗马的市场上,每磅丝绸的售价高达12两黄金。

  而著名的埃及艳后也是丝绸的忠实粉丝,经常穿着丝制衣服,接见外交使节。

  从宗教上看,河西走廊是佛教传入中原的首站。

  大小乘佛教经此进入中原,历史上的四大经译家,有三位在河西走廊传经布道,可见其在佛教传播中的重要地位。

  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的敦煌,有现存规模最大的莫高窟,绵延1600余米,分上下5层,共有492个石窑,2499身彩塑,以及45000平方米的壁画,后来发现的经卷、画稿、文书,具有极高的文献研究价值,倍受世人的关注。

  至唐代中期,河西走廊始终被中原统治者牢牢掌握。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安史之乱爆发。

  在叛军的凌厉攻势下,唐朝不得不抽调河西、陇右等地的兵力,派往前线平叛,造成西北兵力空虚。

  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吐蕃席卷祁连,陇右、河西相继陷落,安西、北庭与唐朝断绝联系。

  据《旧五代史》记载:安禄山之乱,肃宗在灵武,悉召河西戍卒收复两京,吐蕃乘虚取河西、陇右,华人百万皆陷于吐蕃。

  也就是说,唐朝由盛转衰的根源,不仅是安史之乱在中原动摇了其执政根基,还与吐蕃掐断河西走廊,断绝西域的外缓,有着密切的联系。

  吐蕃衰亡后,回鹘西迁,在河西走廊站稳了脚跟。

  北宋建立后,并未对河西走廊进行有效的控制。

  十一世纪,党项族势力做大做强,势力不断扩展。

  李元昊建西夏后,河西走廊也处于其势力范围之内。

  北宋只得蜗居中原,与西域断绝了联系。

  总结汉朝、晚唐和北宋的经验教训可以看出,河西走廊不只是经贸要道,还是战略要地。

  汉朝的高明之处在于,汉朝占据河西走廊,能够将北方少数民族一分为二,使西羌生活在苦寒之地,孤立无援。

  而河西走廊犹如楔子,牢牢钉入西域腹地,直达吐鲁番和哈密。

  通过经营运作,与西域地方政权联手,加上汉朝在河套地区的筹措准备,从东西两个方面打击匈奴,迫使其要么远遁漠北,要么归降汉朝。

  河西走廊是中原王朝伸向西域的一条手臂,择机切换胡萝卜和大棒,以此减轻中央政权的安全压力。

  而晚唐和北宋的教训同样深刻,河西走廊的沦陷,意味着外族势力能够自由出入中原,分分钟顺丰包邮。

  正因如此,成吉思汗不惜代价,攻灭了西夏,打通了河西走廊,将中国北方和西域连成一体,从中获取了丰厚的回报。

  能否控制河西走廊,是一个政权强盛与否重要标志之一,明朝同样不遗余力。

  自朱元璋始,不断修建明长城,全长6200公里,东起辽宁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而嘉峪关地势险要,扼守要冲,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关隘,可见明朝相当重视对河西走廊的控制和防御。

  随着时间的推移,河西走廊的重要性并未减弱。

  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清军与盘踞在西北的准尔丹激战。

  为了保障后勤运输和情报传送,清朝以嘉峪关为基地,在河西走廊修建了大量的军台、驿站和道路,同时修建大型水利灌溉设施,发展农业生产,既节约了转运成本,又保障了军粮供应。

  以上就是为什么历朝历代都很重视河西走廊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3196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