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视探索

秦始皇先后灭六国顺序 秦始皇灭六国的顺序和时间

来源:达达搜探索 时间:2022-10-17 12:30 阅读

  秦始皇能够灭六国征百越,不仅如此,在成功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还组织远征军讨伐南部的百越,大获全胜,将秦帝国的统治范围向中国南部地区大大推进。

  关于秦始皇能够灭六国征百越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秦始皇能够灭六国征百越的这些相关资料:

秦始皇能够灭六国征百越

秦始皇能够灭六国征百越

  今天达达搜探秘小编给大家带来秦始皇,灭六国征百越,为何没有对匈奴赶尽杀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达达搜探秘小编一起看一看。

  众所周知,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战功卓越,横扫六国,堪称天下无敌手。

  不仅如此,在成功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还组织远征军讨伐南部的百越,大获全胜,将秦帝国的统治范围向中国南部地区大大推进。

  但是,这样一位雄才伟略的君主,却未能举全国之力一举消灭匈奴,仅仅派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将匈奴赶出河南地,向北迁徙。

  与此同时,秦朝将六国长城相连,建设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军力强盛的秦朝为何没有对匈奴赶尽杀绝,以至于此后西汉一代饱受匈奴侵扰,个中原因有待细细探讨。

  一、此匈奴非彼匈奴

  1. 秦汉匈奴差异

  西汉时期的匈奴极为强盛,汉高祖刘邦都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山,依靠陈平的计策方才得以平安脱险。

  此后,刘敬上奏汉高祖,提出彼(匈奴)知汉适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汉书》)。

  也就是说,刘敬认为,如果将宗室女送给单于和亲,并附赠大量的礼物,那么这群蛮夷就会知道汉朝宗室女的贵重,会珍惜宗室女,将其册立为匈奴阏氏(相当于皇后)。

  如此一来,宗室女的儿子就会成为太子,变成以后的匈奴单于。

  从中不难看出,西汉君臣对匈奴极为忌惮,以至于要用和亲来换取和平。

  但是,秦朝时期面对的匈奴,实力远不及西汉的匈奴。

  此时的匈奴首领是头曼单于,他是匈奴历史上第一位单于。

  此时的匈奴尚未组建严密的军事组织。

  据《史记》记载,当时的匈奴部落时大时小,别散分离。

  也就是说,秦朝的匈奴仍然处于一个聚合离散、时大时小的部落联盟发展阶段,尚未形成严密的国家政权体系。

  既然缺乏严密的国家体系,那自然无法对抗建立君主专制的秦朝,无法对秦朝边界产生重大威胁。

  此外,从战国后期赵国大将李牧对匈奴的征伐情况来看,当时的匈奴国力最多与战国七雄中的一个国家国力相当,完全无法与统一六国的秦朝相提并论。

  当时的李牧已经能够大破匈奴十余万骑……单于奔走。

  仅仅凭借赵国一个国家的军队就能大破匈奴,打得匈奴单于抱头鼠窜,可见当时匈奴力量之弱小。

  如此看来,秦朝北部边境的匈奴从未被秦朝视作重大威胁,最多算是边境的一股中大型势力,那么,秦朝自然不会急着彻底消灭匈奴部落。

  2. 北击匈奴建立缓冲区

  当然,秦始皇的战略意识极为超前,卧榻之侧其容他人酣睡,即便匈奴对秦朝无法构成致命威胁,秦始皇还是派遣蒙恬北击匈奴,试图迫使匈奴向北迁徙,建立一个和平缓冲区。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使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

  此处的河南地主要是指今天的内蒙古鄂尔多斯一带。

  这一代一直处于旱地农业和畜牧业的经济交错地带,气候环境较为恶劣,主要适合游牧民族生存。

  如此一来,秦始皇让蒙恬夺取河南地显然不是为了开疆拓土,而是为了在匈奴和秦朝之间建立一个安全缓冲区,加大秦朝的战略纵深。

  这种建立缓冲区的战略企图和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的企图基本一致,都是用最少的机动兵力达到防守边疆的效果。

  可是,我们还是有所疑惑,为什么蒙恬不是全灭匈奴,而是将匈奴赶出河南地呢?

  二、秦朝心有余而力不足

  1. 秦朝的内部困境

  实际上,即便秦朝想要将匈奴赶尽杀绝,在当时的条件下也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因为,秦朝的统一并没有给大规模进攻匈奴创造有利条件。

  秦朝的统一是以大量人口的牺牲为代价的。

  根据秦汉史专家林剑鸣的统计,从秦孝公八年(公元前354年)到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秦国在与六国的战争中,杀伤人数就高达130多万,在秦始皇征服天下的过程中,这个数字只多不少。

  如此一来,秦始皇统一后的天下并非繁盛的天下,反而是一个老弱病残遍布,人口急剧减少的天下。

  此外,当时的秦朝百姓普遍渴望和平,希望秦朝能够减少战事。

  因此,对于秦始皇来说,如果想要巩固统一成果,尽量地减少战争、发展生产才是最紧要的政务,对远在北部且对秦朝没有致命威胁的匈奴不值得发动全面战争。

  除了人口减少、人心思安等原因外,秦朝的财政状况也不足以支撑一场与匈奴的全面战争。

  长期的兼并与统一战争,极大地消耗了秦国的人力、财力。

  而北击匈奴又自有其特殊性,不同于以往征服六国,秦朝无法从匈奴周边就近获得人员、军粮和军事装备的补给。

  也就是说,如果秦朝意图彻底消灭匈奴,那么秦朝必须要承担从中原地区越过农业区深入草原、荒漠的补给线的消耗。

  而寒冷的塞外、遥远的路途无疑又会给补给线的建立带来大量额外损耗。

  在古代主要依靠人力、畜力的原始交通条件下,军事补给线过于遥远往往会给国内财产、普通百姓带来沉重负担。

  而且,即使这些补给从内部运到了前线,往往也是十不存一。

  正如《史记》记载:率三十钟而致一石。

  战争补给的损耗率达到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

  即使不说全面战争,仅仅是秦始皇动员三十万大军驱赶匈奴一事,已经搞得秦朝内地民怨沸腾,道路死者相望(《史记》)。

  这种情况下,秦朝又怎么可能再进一步加大兵力投入,与匈奴展开一场全面战争呢。

  2. 战争的实际考量

  从战争的利弊来看,秦朝实际上也缺乏足够的动力去全灭匈奴。

  一方面,秦朝缺乏对付游牧民族的战马装备和战争经验。

  作为游牧民族,匈奴衣皮毛……如飞鸟走兽于广野,美草甘水则止……往来转徙(《汉书》)。

  也就是说,匈奴能够大范围迁徙,没有固定的处所,机动性强。

  此外,匈奴部落还有全民皆兵的传统,据《汉书》记载:(匈奴人)尽为甲骑。

  换言之,匈奴人能够举全族之力与汉人交战,他们能够在广阔的草原上长途奔袭,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秦朝长期和中原王国作战,也缺乏与匈奴人作战的经验,这也是制约秦朝全灭匈奴的一大原因。

  另一方面,秦朝与匈奴作战弊大于利。

  尽管后世对于秦朝北击匈奴称颂颇多,如贾谊说道,秦朝派遣蒙恬北击匈奴后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汉书》)。

  但是,实际上,北击匈奴给秦朝带来的实际利益极其有限,反而将秦朝拉入一场巨大的消耗战争中,削弱了秦朝对全国的控制能力,加速了秦朝灭亡的步伐。

  与匈奴作战不同于秦军以往攻灭六国的战斗。

  在攻灭六国的过程中,秦军每攻下一座城池,总能获得大量粮食、人口和财富,从而壮大秦军势力。

  而攻打匈奴完全是一场消耗战争。

  相对于农耕的中原地区,匈奴人的草原环境恶劣,不利于农业开发,许多远征的士兵也无法适应荒漠的水土条件,没有战斗前就悲惨地死去。

  再者说,秦朝即使打败了匈奴,也未曾俘获多少匈奴人口、牲畜。

  据《汉书》记载,匈奴擅长运动战,他们往往利则进,不利则退,来去如风,无法捉摸。

  如此一来,面对蒙恬的三十万大军,匈奴自然而然地选择暂避锋芒,远遁到大漠以北避免损失。

  反观秦朝,为了巩固新获得的河南地,他们必然要开发新的交通运输线,派遣士兵驻守。

  所以,这注定是一场无休止的、无底洞式的战争。

  这样就是为什么,秦朝灭亡后,匈奴能够迅速返回河南故地赶走秦朝派遣的士民。

  这也说明,秦朝实际上没有给予匈奴致命打击。

  否则,匈奴也不会在西汉初年迅速发展,威胁到汉高祖刘邦。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北伐匈奴动用三十万军队实际上已经是秦朝北伐军力的上限。

  如此庞大的军队驻守在北地极大地影响了国内稳定。

  以至于在陈胜吴广起义之后,秦国的军队一度匮乏,精锐军队处于北方边境,鞭长莫及,只好释放修筑骊山陵墓的囚徒,发给他们武器,用于镇压起义军。

  这对于曾经雄霸天下的秦国而言是难以想象的,由此可见,秦国抽出三十万兵力北伐匈奴已经是极限,没有可能再出动更多兵力彻底剿灭匈奴。

  总结

  统一六国的秦朝拥有举世无双的兵力,但是,秦朝并没有选择彻底剿灭匈奴,而是派遣蒙恬将匈奴驱赶至大漠以北。

  这种奇怪的历史现象既有匈奴方面的原因也有秦朝自身困境作祟。

  一方面,秦朝的匈奴暂时不够强大,与西汉的匈奴强大到威胁汉朝首都不同,秦朝的匈奴不足以对秦朝构成致命威胁,如此一来,秦军就没有彻底剿灭匈奴的动力。

  另一方面,秦军在统一六国后陷入财政、人口衰竭的困境,无力支撑一场与游牧民族的全面战争。

  另外,秦军并不擅长剿灭机动能力极强的匈奴骑兵,匈奴骑兵往往采取暂避锋芒的策略,使得秦军无从下手,这也是匈奴始终无法被秦军剿灭的一大原因。

  以上就是秦始皇能够灭六国征百越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3192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