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成立后,汉朝建立后,大家就要论功行赏,划分胜利的蛋糕,只要是没死的老伙计,基本上都是侯爵,给钱给官给地位;只要是投了钱,入了火的,基本都被封为王,统治一方。
关于汉朝成立后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汉朝成立后的这些相关资料:
汉朝成立后
当你做了候,就想当王;当了王了,又想做皇帝;做了皇帝,就怕别人造他的反。
刘邦手下那一群王、候造反,要么是自己想更进一步,要么是刘邦担心那些王侯有想法。
其实最重要的是原因还是汉朝初期大家的思想没有转变过来,大家都还沉浸在诸侯分封,割据称王的美梦中。
刘邦经过几年时间从一个亭长成为统一天下的皇帝,肯定有几把刷子,虽然各方面能力都有限,关键是他能笼络人心,让众多国士无双的能人辅助他打下了天下,他的手下也分为很多种。
一种是纯粹的部下,比如周勃、樊哙、萧何、夏侯婴等人,从他还在芒砀山当流民的时候就跟着他;一种是后来入伙的,既然是入伙肯定是要带本钱,比如王陵、英布、彭越等人,他们相当于大股东,对刘邦集团投钱、投人。
汉朝建立后,大家就要论功行赏,划分胜利的蛋糕,只要是没死的老伙计,基本上都是侯爵,给钱给官给地位;只要是投了钱,入了火的,基本都被封为王,统治一方。
按说这样的结局应该很完美了,应该载歌载舞的庆祝才是,可是没过多久,皇帝刘邦就开始找各个异姓王的茬儿,反正看谁都不顺眼,欲除之而后快。
这很好理解,比如韩王信,在韩地好好的当个王多好,可是他仗着夺地有功,而且与匈奴关系良好,自我感觉很良好,就摆起了谱,大有不把刘邦放在眼里的势头。
这就过分了,虽然你是股东,但你不是决策者。
对付这种有想法的异姓王,刘邦很直接——灭了他。
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刘邦心里也种下了怀疑的种子。
说实话,谁坐在那板凳上,谁都会多疑。
以后刘邦看哪个王,都感觉要反,皇帝一疑心,那些王就坐不住,那个年代又不如现代社会沟通如此的快捷和发达,诸侯王和皇帝上高水长的,见一面不容易,互相之间很多矛盾和问题基本靠人传递,很多信息就出现了偏差和误会,再加上皇帝多疑,诸侯王紧张,大家都尴尬,慢慢的一个就反,一个就逼着对方反。
典型的例子就是刘邦的发小燕王卢绾,他真心的不可能反刘邦,他与刘邦之间就是纯粹的误会,很多事情没有沟通好,最后把卢绾给逼反最后逃到了匈奴。
至于韩信、彭越、英布等人,刘邦一个一个的全收拾了,那是因为纯粹的威胁,刘邦太害怕他们造反了,原因很直接——刘邦打不过他们。
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灭秦没多久,而天下诸侯起兵反秦的一个重要由头是——大家可以复国。
韩王信就是原韩国的贵族,希望能够回到战国时期那种高度自治的局面,想恢复故国荣光,而像英布、臧荼这种更希望过一把燕王这种和刘邦平起平坐的诸侯王的瘾,其实他们并没有打算真造刘邦的反,只是希望得到一种地位。
汉朝其实典型的郡县制治国体系,分封的诸侯王虽然具有王的地位和等级,甚至配备相国等官职,那些官职都是中央朝廷委派去的,诸侯王权力并不大,这与原来赵国时期真正意义上的诸侯王制有很大的区别,这也是那些异姓王心里不平衡的原因。
以上就是汉朝成立后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29424.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