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州在古代的地位如何,但如果要更详细的了解这两个官职的不同,就要从整个清朝的制度中梳理分析。
关于知州在古代的地位如何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知州在古代的地位如何的这些相关资料:
知州在古代的地位如何
州县是过去中国非常重要地方行政区。
历来有天下之治始于州县的说法。
作为清朝州县的长官,知县跟知州的地位尤为特殊。
清朝中枢颁布政策后,都是以文书推动,通过层层叠压,把事情交到基层官吏手中,由他们做实际执行。
朝廷的政策,都是靠这些低级地方官员在下面疏通贯彻。
按照《清史稿.职官三》的说法,知州是掌一州治理,属州视县,而知县是掌一县治理,决讼断辞,讨滑除奸、兴养立教,凡贡士、养老、祀神,靡所不综。
知县跟知州的区别,就在这里。
但如果要更详细的了解这两个官职的不同,就要从整个清朝的制度中梳理分析。
先来说说清朝的地方行政区划分。
清朝内地的行政区划分中,有省、道、府、厅、州、县六种地方行政区。
这六种地方行政区并非直接的上下级关系。
如果顺序划分,可以分为省、道、府、县。
厅跟州,都有直隶于省,跟隶属于府的情况。
直隶州跟直隶厅,都是跟府同级。
两者的区别在于,直隶州往往会设县,直隶厅一般不设县。
隶属府的则是散州跟散厅,它们级别相同,跟县地位相同。
所以,知州的地位,就会因为它们的辖区是直隶州还是散州出现区别。
相比之下,知县较为简单。
除了大兴、宛平两个县的知县属于京县,地位较高,其他地方知县则是普通知县的范畴。
从职权而言,知县跟知州都要负责辖区内各项民政事务,包括钱谷赋税、刑名治安、教化百姓等。
都可算是直接跟百姓打交道的官员,两者其实是非常相似的。
按照清朝规制,知县、知州都必须对辖区内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有深入了解,才可推行政务。
为了压缩编制,节省开支。
清朝州县衙门的正式官员极少,大小事务都压在知县跟知州身上。
只不过稍有区别的地方在于,直隶州的知州,辖区面积可能会大一些。
毕竟他们的辖区下,还有一级行政单位。
不过,这个行政单位的级别并不一定是县。
比如台湾省台东直隶州就没有设县。
广西省归顺直隶州管辖的是土州下雷。
而县作为级别最低的地方正式行政区,就没有下属机构了。
这里必须说明的一点在于,直隶州虽然地位跟府相等,但辖区大小往往有区别。
毕竟府可管辖辖区内所有行政区,包括县、散州、散厅、土司。
如果是散州知州,本身又是跟县同级别的正印官员,他们跟知县,差别不大。
而朝廷在选派官员时,知县的选拔范围较广,担任知县的人,可以是现任官员,也可以是举人、进士,甚至是花钱买官的人,都有机会授任。
知州的人选,必须是现任官员。
现任官员的好处在于,他们有实际处理公务的经验。
也就是说,清朝对知州有更高的能力要求。
不过,因为州县官员的任务是在太重。
所以,在上任以前,都会给他们进行重点培训。
比如雍正朝的州县官员上任前,就要组织学习田文镜编纂的《宦海指南》、《收令全书》、《牧民宝鉴》、《福惠全书》等书籍。
其实,知县跟知州更大的区别,还是在官阶级别上。
从地位上来首,散州知州跟知县相差不大,但官阶却有不同。
散州知州是从五品官阶,一般知县则是正七品官阶,即便是京县知县,也只有正六品。
而直隶州知州的官阶是正五品,比从四品知府级别低。
清朝官制中,一向以官阶品级划分官员地位。
即便只有相差一级,都会出现不同的影响。
对于知县来说,他们就没有权力穿上白鹇补服和水晶顶戴的官帽。
这些都是知州作为五品官员的权力。
包括在收入、住房上,都有差别。
清朝地方官的收入是由俸禄和养廉银组成。
俸禄是随着官阶越低,不断下降。
养廉银则受各地赋税情况影响,各有不同。
在住房上,作为五品同知的规格是七间房,六品京县知县的规格是五间房,七品知县的规格是四间房。
至于出行上,四品以下官员在地方只能坐四人抬轿,实际上是抹平了差距。
总机而言,知县、知州作为清朝的低级地方官员,在职权、地位上都非常接近。
所区别的在于它们各自具体的辖区、位置,以及官阶级别带来地位、权力差距,知州会稍微高一些。
以上就是知州在古代的地位如何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28915.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