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北魏王朝的历史,北魏王朝不但促进了民族融合与佛教的传播,同时还孕育出关陇集团这种超级怪物,直接决定了此后数百年的历史走向。
关于探索北魏王朝的历史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探索北魏王朝的历史的这些相关资料:
探索北魏王朝的历史
北魏(386年~534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
接下来达达搜探秘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中国历史上,北魏虽然不是一个大一统王朝,但他产生的历史影响,却极为深远。
北魏王朝不但促进了民族融合与佛教的传播,同时还孕育出关陇集团这种超级怪物,直接决定了此后数百年的历史走向。
有关北魏王朝的历史,我们还得从汉朝那会儿说起。
话说在汉朝的时候,北方生活着一个叫做鲜卑的民族,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
在鲜卑族当中,有一个叫做拓跋的部落,常年生活在黑龙江大兴安岭一带。
这个拓跋部落,就是北魏政权的源头。
后来,随着汉朝将匈奴打趴下,一部分匈奴选择内迁,彻底臣服于汉朝。
另外一部分匈奴,则是选择向西迁移,后来逐渐去了欧洲那边。
匈奴的变化,对于草原来说,自然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随着匈奴离开,北方草原就出现了势力真空。
所以在这个时候,鲜卑就开始逐渐迁移,逐渐从大兴安岭地区,扩张到了漠北地区。
此后,在整个东汉时期,鲜卑曾经两次被统一。
一次是在东汉后期,当时鲜卑这边有个叫檀石槐的人,基本统一了整个鲜卑。
而当时汉朝这边,正是汉桓帝在位的时候。
汉桓帝在位的时候,汉朝内部已经是矛盾重重,所以根本没空去管刚刚壮大起来的鲜卑。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鲜卑顺利发展了起来,成了北方真正的霸主,彻底取代了匈奴。
不过,檀石槐统一鲜卑的时候,并没有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统治体系。
当时的鲜卑,只是一个类似部落联盟性质的东西。
所以檀石槐死后,鲜卑很快就再次分裂了。
直到四十多年之后,到了东汉末年。
随着中原内部彻底分裂,中原统治者再也没精力管草原这边的事情。
而当时的鲜卑内部,又恰好出了一个叫轲比能的强人。
这个轲比能先是对曹魏政权称臣,然后借着称臣的机会,统一了整个鲜卑,彻底成了曹魏在北方的心腹大患。
巅峰时期的轲比能,麾下有十多万精锐。
单论军事力量,说不定比南边蜀国和吴国更强。
就连诸葛亮北伐的时候,都曾经联系过他,希望能和他一起联手,南北夹击曹魏。
只可惜,这位轲比能刚刚统一鲜卑,准备南下中原的时候,曹魏这边就抢先下手了。
当时曹魏这边正是曹叡在位,北方幽州地区,被一个叫王雄的官员管理。
这个王雄见到鲜卑越来越强大,觉得不是个事,所以就派了一个叫韩龙的刺客,直接把轲比能给刺杀了。
轲比能死后,因为他也同样没有建立完整的统治制度,所以他前脚刚被刺杀,后脚鲜卑就再次分裂了。
而鲜卑的这才分裂,对中国历史来说,绝对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因为自此之后,一直到西晋灭亡,鲜卑各部开始南下的时候,鲜卑内部都没能再出现任何一个强人,真正把鲜卑统一起来。
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西晋灭亡之后,鲜卑不是以一个整体南下,而是各部落分别南下,然后各自建立政权的原因。
而轲比能在世的时候,北魏的开创者拓跋家族,当时还只是鲜卑内部的一个普通部落而已,这个部落的名字就叫做拓跋。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拓跋家迎来了建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关键人物。
这个人,叫拓跋力微。
轲比能统一鲜卑的时候,鲜卑其实依然只是一个部落联盟。
既然是联盟,那联盟内部,自然就会有很多争斗。
大概在公元220年左右,也就是曹丕正式篡汉,三国时代正式开始的那一年,在鲜卑联盟内部,发生了一场不为人知的战争。
在这场战争当中,拓跋部落战败了。
而拓跋力微,就是当时拓跋部落的族长。
既然部落战败了,那拓跋力微自然要带着剩余的族人,转移到新的地方。
后来,在拓跋力微的带领之下,残存的拓跋部落,就找到一个叫‘没鹿回’的强大部落依附。
说起来,这个‘没鹿回’部落,那也是大有来历的。
当年在西汉初期的时候,汉文帝还没登基之前,娶了一个姓窦的姑娘。
这个窦姑娘原本只是吕后身边的一个宫女,只不过被赐给了当年尚在潜邸的汉文帝。
巧合的是,后来这位窦姑娘,还给汉文帝生了个儿子,这就是后来的汉景帝。
所以,这位窦姑娘,后来就成了汉景帝他妈,以及汉武帝的奶奶。
而这位窦太后上位之后,也没忘了扶持自己的家族。
就这样,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西汉窦家,就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了。
从窦太后开始,此后整个汉朝期间,窦家虽然多次起落,但一直都是汉朝内部的顶级大家族。
而到了东汉后期的时候,窦家又出了一位皇后,就是汉桓帝的皇后。
而汉桓帝死后,窦家企图发动政变,诛杀宦官,但结果却失败了。
因为这场失败,所以当时很多在边境的窦家人,就全都往北方草原上跑。
窦家祖上也是很厉害的将军,东汉最巅峰的战绩‘勒石燕然’,就是窦家人创造的。
所以就算是到了草原上,窦家人依然能吃得开。
后来,窦家人逐渐收拢了周围的一些游牧百姓,形成了一个新的部落,这就是‘没鹿回’部落。
对于‘没鹿回’这个名字,后世史学家也有推测,很有可能就是当时窦家人取得一个谐音,意思就是‘没路回去’的意思。
而到了三国时代,没鹿回部落的族长,是一个叫窦宾的人。
在窦宾的领导下,没鹿回部落发展的势头不错。
虽然当时只是草原的部落之一,但地盘却不小。
就是在这个时候,落败的拓跋力微,率领残余部族,前来投奔窦宾。
而当时窦宾第一次见到这个拓跋力微,就认定他绝对不是一般人。
所以此后不久,窦宾直接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后来的历史证明,窦宾的眼光确实没看错。
但是这件事的结果,他却没能预料到。
在窦宾的帮助下,拓跋力微很快就逐渐带领部落,恢复了一定的实力,很多旧部都纷纷前来投靠。
如此,过了二十多年之后,窦宾要去世了。
窦宾临死之前,曾经明确留下遗言,让自己的儿子们善待拓跋力微。
但窦宾的两个儿子,却担心拓跋力微威胁他们的地位,所以打算直接干掉这个妹夫。
结果,还没等他们下手,拓跋力微就得知了这个消息,然后抢先下手,干掉了窦家人,甚至连他那个姓窦的妻子都杀掉了,然后吞并了整个‘没鹿回’部落。
干掉窦家人这件事,拓跋力微当然做得不太地道。
但这件事,却让拓跋部落注入了一半的窦家人的股份。
所以,后来北魏的皇族身上,其实是有一半窦家人的血统。
吞并了整个‘没鹿回’部落,此时鲜卑的那位强人轲比能,也早就被刺杀了,鲜卑内部也早就分裂了十多年。
所以在这之后,拓跋部落一跃就成了草原上最强大的部落之一。
当时拓跋力微麾下,部众已经达到了三十多万人,光是精锐士兵就能召集十多万。
就在拓跋力微侵吞没鹿回部落的同时,中原那边也发生了一场剧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高平陵政变。
隐忍多年的司马懿,终于暴起发难,彻底控制了曹魏的大权。
也正是从这时候开始,曹魏政权进入了司马家的时代。
曹魏政权的内乱,对于草原上的拓跋部落来说,自然是一个好消息。
因为这样一来,他们就能继续安心发展了。
此后的几十年里,拓跋部落在拓跋力微的带领下,继续猥琐发育。
而中原这边,司马家控制了曹魏之后,又灭掉了蜀国,建立了西晋。
据说拓跋力微特别能活,一直活了104岁。
拓跋力微去世的时候,已经是司马炎在位了。
而且就在拓跋力微去世两年之后,司马炎便派大军南下,彻底灭了东吴,真正统一了天下。
司马炎在位的时候,晋朝其实还是比较强大的。
所以拓跋力微执掌拓跋部的时候,也没想过真正有一天能南下中原。
但谁都没想到的是,在拓跋力微去世之后,接下来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局面会发生戏剧性的变化。
拓跋力微去世之后,因为他打下的家业实在是太大,所以在他死后,拓跋部落也难免会分裂。
不过,在这之后不久,拓跋力微的孙子,拓跋猗卢却开始崛起了。
拓跋猗卢是北魏开国过程当中,第二个重要人物。
简单来说,拓跋猗卢成年之后,继承了拓跋家的一部分地盘,基本上就在今天的山西北部。
此后,拓跋猗卢靠着自己的智慧,逐渐统一了其他几个拓跋家的分支,再次统一了整个拓跋部。
就在拓跋猗卢在北方崛起的同时,西晋这边却出了大乱子,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乱’。
简单来说,当时西晋内部的几个司马家王爷,为了争夺权力,相互混战,导致西晋国力大跌。
如此一来,那些北方游牧势力,自然要纷纷南下中原,抢占地盘了。
首先暴起发难的,是南匈奴的首领,刘渊。
刘渊起兵之后,迅速席卷整个北方。
后来刘渊虽然没能彻底灭掉西晋,但他的继承者却直接攻破了洛阳和长安,彻底灭了西晋。
有意思的是,刘渊作为一个匈奴首领,他自己却不认为自己是匈奴皇帝,而是自称继承了汉朝皇帝的衣钵,还尊当年蜀国皇帝刘禅为皇兄。
刘渊这边起兵之后,拓跋猗卢也开始扩张。
不过当时拓跋猗卢并没有选择直接南下,而是选择协助西晋,先进攻刘渊。
拓跋猗卢也不傻,他很清楚,如果刘渊真的崛起了,那下一个倒霉的,绝对是他的拓跋部。
所以,对于拓跋家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先帮西晋打压刘渊,然后再趁机发展自身。
等到双方两败俱伤之后,拓跋家才趁机南下摘果子。
这个想法,其实不止拓跋猗卢会有。
当时鲜卑内部,其他几个势力也有。
当时在鲜卑内部,拓跋家无疑是最强大的一个分支。
但除了拓跋家之外,其实还有另一个分支也很强,这就是慕容家。
因为这两家都很强,所以在以后的百年里,这两家就开始相爱相杀了。
刘渊崛起之后,还没等他灭了西晋,他本人就死了。
但在刘渊去世之前,他已经建立了一个政权,后世史称‘汉赵’。
在进攻汉赵的过程当中,拓跋猗卢左右逢源,不断为自身谋取利益。
这期间,主要和拓跋猗卢唱对台戏的,是西晋在山西地区的最高官员刘琨。
对于刘琨这个人,很多人可能没听说过。
但绝大多数中国人,应该都听说过‘闻鸡起舞’这个成语。
在这个成语故事当中,主角名叫祖逖,后来在西晋灭亡之后,曾多次率军北伐。
而那个和祖逖一起大半夜不睡觉,天天摸黑起来练剑的人,就是这个刘琨。
在西晋末年的时候,刘琨已经是山西这边的最高负责人了。
可惜司马家实在是不太给力,要不然单凭刘琨在北方的努力,说不定就能扭转乾坤了。
而当时的拓跋猗卢,便是站在刘琨这边,帮刘琨打汉赵政权。
因为抗击汉赵政权有功,所以后来,拓跋猗卢还被西晋直接封为代王。
连带着整个拓跋部落,也从一个游牧部落,变成了西晋末年的代国。
这个代国,就是北魏的前身。
随着代国出现,西晋灭亡,中原北方彻底分裂,历史进入了东晋十六国时期。
在十六国时代初期,代国已经是北方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了,并且有可能彻底统一北方。
但可惜的是,到了拓跋猗卢晚年的时候,因为继承人问题处理不善,拓跋猗卢本人被他儿子给杀了。
而拓跋猗卢被杀之后,代国陷入了长时间的混乱。
此后的二十二年里,代国换了八个执政者。
如此一来,代国想要对外扩张,自然就很困难了。
就这样,拓跋家错过了第一个统一北方的机会。
如果当时没有内乱的话,拓跋家在东晋十六国初期,其实就有可能统一北方了。
直到二十二年之后,拓跋家终于又迎来了一位强人,这个人叫拓跋什翼犍。
在打仗方面,拓跋什翼犍其实只能算是二流的本事。
所以他在位期间,并没有让代国的地盘大幅扩张。
但是因为他早年在后赵政权做过质子,眼界还算比较高。
所以他在位期间,对代国内部进行了改革。
经过拓跋什翼犍的改革之后,代国逐渐进入到了奴隶制社会后期,有了完整的统治体系。
这对拓跋家后来的发展,无疑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过,到了拓跋什翼犍晚年的时候,前秦开始崛起了。
在前秦那位强人苻坚的进攻之下,拓跋什翼犍根本就挡不住,后来代国内部更是后院起火,拓跋什翼犍直接被自己儿子杀了。
所以,在这之后不久,代国就被前秦彻底吞并。
连带着整个拓跋部,也成了前秦的臣子。
但是,因为前秦吞并代国之后,并没有彻底分化瓦解代国的旧有统治,也没有对拓跋家斩草除根,这就为后来拓跋家复国,埋下了伏笔。
代国被灭十年之后,历史上就发生了那场著名的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结束以后,随着前秦主力被东晋消灭,整个北方彻底分裂。
拓跋家当时也趁势而起,准备复国。
这时候北魏就迎来了开国过程当中,最重要的一个强人,拓跋珪。
拓跋珪是拓跋什翼健的孙子。
在前秦崩溃之后,拓跋珪直接召集拓跋家的部众,正式宣布复国。
而接下来的二十多年里,拓跋珪将凭借自己超强的军事才能,带领拓跋家横扫北方。
顺便说一句,拓跋珪复国之后,最开始其实这个国家还是叫代国。
但是后来,拓跋珪考虑到当年的曹魏政权,在北方更得人心,所以就把国号改成了魏,以此来宣示自己的魏国继承人身份。
公元386年四月,随着拓跋珪改国号为魏,北魏正式开国了。
拓跋珪,就是北魏实际意义上的第一位皇帝。
北魏开国之后,拓跋珪首先要对付的,就是周围的匈奴部落。
因为拓跋家所在的这块区域,原本就是南匈奴的驻地。
再加上前秦统治北方的时候,有意将双方混居,企图让他们融合。
所以北魏开国之后,拓跋珪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征服周围的几个匈奴部落。
在拓跋珪的快速扩张之下,很快,短短两年之内,拓跋珪就彻底兼并了周围的几个匈奴部落,一家独大。
不过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个被拓跋珪兼并的匈奴部落首领的儿子,趁乱逃走了。
这孩子当时只有十岁,但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这是拓跋珪一生犯下的最大错误之一。
这个孩子,叫赫连勃勃。
吞并了周围几个匈奴部落之后,下一步,拓跋珪开始向北方扩张,击败了草原上新崛起的高车族。
击败高车之后,北魏的领土,就包含了一部分草原,可以培养强大的骑兵了。
有了骑兵之后,接下来拓跋珪开始率领北魏精锐南下,和南部的后燕争锋。
后燕也是鲜卑族建立的政权,只不过不是拓跋家的,而是鲜卑族另外一个分支,慕容家的政权。
当时的后燕,算是北方最强大的一个势力。
但是结果,北魏和后燕开战之后,拓跋珪却凭着自己的智慧,在参合坡一战当中,击败了后燕主力。
此战之后,北魏就逐渐成了北方最强大的政权,有资格统一北方了。
此后的两年时间里,经过一番艰苦的作战,北魏逐渐吞并了整个后燕,彻底在北方一家独大。
此时的北魏,已经占据了河北、河南、山西、内蒙古中部、东部等大片区域。
在整个北方,此时只剩下雄踞关中的后秦政权,勉强还能和北魏抗衡。
所以接下来,北魏就开始向关中地区发力,进攻后秦。
在这个过程当中,北魏其实也有很多战果。
但是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拓跋珪却被自己的次子给刺杀了。
拓跋珪的死,仿佛形成了一个魔咒。
自从拓跋珪开始,后来北魏所有的皇帝,基本上都不太长寿。
活得最长的,也就是四十多岁,有几个甚至二十多岁就没了。
这和当年拓跋力微活了104岁的长寿相比,实在是很讽刺。
而北魏皇帝的短命特点,也为后来整个北魏时代,埋下了一个大雷。
拓跋珪死后,其长子拓跋嗣即位。
拓跋嗣也算是一个好皇帝,在位期间内修德政,外拓疆土。
为了抵挡北方的柔然,拓跋嗣还在北方设置了六座军镇。
当北魏这边发生动荡的时候,南方其实也发生了很多事情。
就在北魏刚刚吞并后燕之后不久,当时南方还是东晋政权统治,不过却已经到了王朝末期了。
当时的东晋内部,因为土地兼并问题严重,开始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这期间又有权臣作乱,世家大族割据一方。
在平定农民起义的过程当中,有个出身底层的将领,名叫刘裕,逐渐开始崛起,并且身居高位。
经过十多年的征战之后,刘裕爬到了东晋权力金字塔的顶点,开始控制整个东晋。
此后,刘裕又率领东晋军队,挥师北伐,消灭了好几个北方政权。
与此同时,北方的后秦政权,也逐渐被胡夏政权取代。
这个胡夏政权,就是那位当年逃走的匈奴首领之子,赫连勃勃建立的。
就这样,到了拓跋嗣在位后期的时候,南方的刘裕因为年龄越来越大,短时间内已经无法统一中原,所以就先篡取了东晋的皇位,建立了刘宋政权。
公元420年,随着刘裕篡位,刘宋开国,历史正式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刘宋开国之后,没过两年,刘裕就病逝了。
而刘裕病逝之后,拓跋嗣则是趁机率兵南下,占领了洛阳地区,将北魏的领土范围进一步南扩。
不过,就在这之后不久,拓跋嗣也去世了,死时仅仅32岁。
拓跋嗣去世之后,他的儿子拓跋焘即位。
拓跋焘是整个北魏历史上,最会打仗的一个皇帝,战斗力超强,十二岁的时候,就曾经率兵击退过柔然的进攻。
拓跋焘即位之后,恰逢胡夏政权的赫连勃勃去世,胡夏政权内乱。
拓跋焘趁机率军进攻胡夏,很快就吞并了胡夏,控制了整个关中。
占领关中之后,此时北魏在北方已经是一家独大了。
所以,接下来拓跋焘又趁着南方的刘宋政权,正在忙着休养生息的时候,开始彻底扫平北方。
此后的几年里,拓跋焘先后灭了北燕和北凉,并且进一步击退了柔然。
到了公元439年的时候,随着北魏吞并北凉,北魏彻底统一了北方。
从拓跋珪复国,一直到拓跋焘统一北方,这期间北魏一共花了三代人五十多年的时间,从复国一直到统一北方。
在这半个世纪当中,北魏一直处于上升期。
但是接下来,随着北魏彻底统一北方,南方的刘宋政权也逐渐完成了休养生息的任务。
所以南北双方的大规模冲突,自然就在所难免了。
当时北魏这边,是最能打得拓跋焘在位。
而南朝那边,则同样也是一位明君刘义隆在位。
两大政权都处于历史顶点,这场战争注定就很惨烈了。
在接下来的二十年当中,刘宋政权和北魏三次开战,双方互有胜负,而且全都损失惨重。
最重要的是,谁也无法奈何对方。
虽然拓跋焘军事才能比较强,而且在战争过程当中,还替北魏攻占了一部分地盘。
但从整体上来说,双方还是谁也奈何不了谁。
而刘义隆三次北伐之后,南北双方都损失惨重,此后就只能逐渐休战了。
所以,到了拓跋焘时代之后,北魏整体就从增量时代,变成了存量时代。
既然对外扩张停止了,那北魏自然就只能对内改革了。
公元452年,拓跋焘因为到了晚年之后,脾气暴躁,搞得国内朝政混乱,最终被刺杀而死。
而拓跋焘死后,接下来的二十年里,北魏先后换了四个皇帝。
而且其中三位皇帝,都是少年登基,然后英年早逝。
如此一来,北魏在这二十年当中,成绩自然非常有限。
除了休养生息恢复国力,并且大兴佛教之外,几乎没什么可说的。
直到拓跋焘去世二十年之后,北魏又出现了一个重量级皇帝,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北魏孝文帝。
孝文帝拓跋宏,五岁即位。
因为是年少即位,而且北魏向来有立子杀母的传统,所以孝文帝即位之后,北魏大权常年掌握在他奶奶冯太后手里。
在北魏历史上,冯太后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位执政者。
她掌权期间,除了维护国家稳定,继续休养生息之外,还在多个方面,推动胡汉融合。
除此之外,冯太后对中国历史最大的一个贡献,就是创造了一个叫‘均田制’的东西。
所谓均田制,就是当时北魏政府,把国内所有无主的土地,都收归国有,然后租给那些没有土地的百姓。
如此一来,土地兼并的问题,自然就得到了缓和。
后来这项制度,先后被西魏、北周、隋、唐四个朝代继承,而且成了古代统治者,解决土地矛盾的一个重要思路。
甚至到了现代,这也是我们在土地问题上,最值得借鉴的一项古代制度。
在冯太后的控制下,北魏平稳度过了那段频繁换皇帝的时代。
等到孝文帝长大之后,孝文帝又正式亲政,并且在冯太后执政的基础之上,继续推行胡汉融合,而且开始进行历史上著名的‘孝文帝改革’。
所谓孝文帝改革,就是把原本北魏的鲜卑制度,改成汉人的制度。
如此一来,可以推动北魏内部的胡汉融合,消除胡汉矛盾。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胡汉矛盾一直是北朝所有政权内部,最头疼的一个问题。
在此之前,整个十六国以及南北朝初期,各大政权想过很多办法,但最后基本都失败了。
直到孝文帝这里,才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
经过孝文帝改革之后,北魏开始逐渐汉化。
就连身为皇族的拓跋家,都改汉姓为元。
另外,北魏政权还迁都洛阳。
到了这个时候,北魏已经彻底汉化,成了一个彻底的中原王朝了。
除此之外,就在孝文帝在位的这段时间里,南朝进行了一次改朝换代。
南方的刘宋政权,被权臣萧道成篡取,建立了萧齐政权。
因为南方在内乱,没空管北方的事情,所以孝文帝才有精力去推行汉化改革,这也是孝文帝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公元499年,孝文帝去世。
孝文帝去世之后,北魏的胡汉矛盾,基本上已经被解决了大半。
但一个新的问题,却又开始出现了,这个问题,就是土地兼并问题,以及北魏政府的腐败问题。
简单来说,就是北魏建立的时间长了,内部开始出问题了。
接下来的二十年里,北魏先后换了三位皇帝,分别是孝文帝的儿孙两代人。
在这个过程当中,孝文帝儿子那一代人还好,总算能守住孝文帝的改革基业,最多也就是北魏政府的腐败问题,越来越严重。
但是到了孙子那一代,因为孝文帝的儿子,废除了立子杀母的传统,所以出现了外戚掌权的问题。
当时掌权的,是孝文帝的儿媳妇,胡太后。
和当年的冯太后相比,这位胡太后就差了太多了。
除了弄权之外,基本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后来为了夺权,甚至还把自己的亲儿子给毒死了。
与此同时,北魏因为土地兼并问题严重,开始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在这个过程当中,北魏中央为了平定农民起义,不得不给予地方将领更多的实权。
如此一来,北魏自然就出现了地方将领势大,中央逐渐衰落的现象了。
如此,到了公元523年,因为种种原因,当年北魏设置在北方的六座军镇,开始爆发大规模的军镇士兵起义。
这场起义,直接动摇了北魏的统治基础。
和之前的农民起义不同,这次起义的,都是北魏最精锐的士兵。
所以,这场‘六镇起义’,直接导致北魏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失效了。
在镇压六镇起义的过程当中,地方权臣尔朱荣趁势崛起,开始把持大权。
此后,尔朱荣听说那位胡太后,把自己亲儿子毒死了,直接打着替皇帝报仇的名义,带兵杀入京城。
此后,尔朱荣直接把洛阳这边的北魏鲜卑贵族,全都杀绝了,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河阴之变’。
河阴之变结束后,尔朱荣因为反对声音太大,无法自立为帝,所以就拥立了另一位元家后裔元子攸为帝,自己挟天子以令诸侯。
而元子攸又不甘心被尔朱荣挟持,所以后来,元子攸直接找了个机会,在皇宫内刺杀了尔朱荣。
尔朱荣虽然被杀,但尔朱家的势力还在,得知尔朱荣被杀之后,尔朱家的余部,直接进攻洛阳,干掉了元子攸。
而元子攸被杀之后,尔朱家的暴行,瞬间引起了众怒。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尔朱荣昔日的老部下高欢,趁势起兵,灭了尔朱家。
但是灭了尔朱家之后,高欢又控制了北魏的中枢大权,拥立元修为皇帝。
此时的北魏,已经完全落入了高欢的控制,而元修被拥立之后,又不甘心被高欢控制。
但是有之前刺杀尔朱荣的事情在,元修也没办法刺杀高欢。
所以接下来,历史上就出现了非常奇葩的一幕,身为皇帝的元修,竟然直接逃走了。
元修被高欢拥立之后,在整个北魏内部找了一圈,发现了一个叫宇文泰的将军。
当年为了镇压六镇起义,北魏中央给了地方将领实权。
在这个过程当中,除了尔朱荣趁势崛起之外,还有一个叫贺拔岳的将领,负责带兵征讨关中。
在征讨关中的过程当中,贺拔岳逐渐崛起,并且团结了身边的年轻将领,以及关中地区的很多老牌世家,形成了一个利益集团,这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关陇集团的最初原型。
不过,就在贺拔岳崛起之后不久,贺拔岳就意外被刺杀了。
而贺拔岳死后,关陇集团又推举内部最有势力的宇文泰,做了新的首领。
所以,此时的宇文泰,已经在关中地区相对独立,实力极强。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后来元修趁着高欢身在太原地区的时候,直接带着文武百官,从洛阳逃往关中地区。
随着元修逃往关中,高欢再次拥立元善见作为新的皇帝。
而关中那边,元修到了关中地区之后才发现,原来宇文泰也不是什么好人,同样也是一个大权臣。
所以后来,宇文泰干脆直接毒死了元修,改立元宝炬为皇帝。
就这样,北魏彻底分裂了,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
此后的二十年里,东魏和西魏双方,各自宣称自己才是北魏正统,相互征战,但是却谁都奈何不了对方。
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东魏一直都是高欢把持,而西魏一直都是宇文泰把持了。
直到二十年之后,随着高欢和宇文泰去世,他们的子侄辈,直接篡取了皇位。
东魏变成了北齐,西魏变成了北周。
到了这个时候,元家或者说拓跋家做皇帝的历史,就彻底结束了。
但实际上,从公元534年,元修逃离洛阳,北魏彻底分裂的那时候开始,北魏就已经彻底没有了。
这之后的历史,其实是东魏和西魏的历史。
这就是历史真实的北魏。
以上就是探索北魏王朝的历史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28631.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