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朱允炆登基之后,正是因为这两位大臣,朱允炆削藩的决心就更大了。
关于建文帝朱允炆登基之后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建文帝朱允炆登基之后的这些相关资料:
建文帝朱允炆登基之后
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于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即皇帝位,改元建文,史称建文帝。
在位四年,因实行削藩政策,而被叔叔燕王借机起兵造反,最终落得个下落不明的下场。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建文帝朱允炆登基之后,究竟为什么会削藩失败?
说到建文皇帝朱允炆,我们不得不提两位建文时期的大臣,他们分别是翰林学士黄子澄与兵部尚书齐泰。
正是因为这两位大臣,朱允炆削藩的决心就更大了。
时值洪武皇帝朱元璋还在世,就曾问朱允炆:朕将抵御胡虏的大任托付给诸王,可令边境不乱,留给你安宁。
可朱允炆却回答说:胡虏不安定,让诸王不防御,可若是诸王不安分,谁去抵御呢?应以德怀之,以礼制之,不可则削其地,又不可则变置其人,又其甚则举兵伐之。
所以说,朱允炆是偏向削藩的。
当时,兵部尚书齐泰认为,应当先削藩王中势力最大的燕王朱棣,之后其余藩王便可徐徐图之。
他建议建文帝以边防之名,将燕王的护卫都派去戍边,削去他的羽翼,慢慢就能削平燕王。
这个办法比较平和,虽说时间跨度比较长,但却不会引起藩王们的联手抵抗。
但就在建文帝要采纳齐泰的建议时,翰林学士黄子澄却站了出来,说他有不同的意见。
他认为在先帝朱元璋还在世时,周、齐、湘、代、岷等诸王就已经做下了许多不法之事,现在先要问罪的不是燕王朱棣,而是燕王的胞弟周王朱橚。
因为燕王与周王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所以削周王就相当于断了燕王的手足。
两者比较之下,建文帝最终采用了黄子澄的建议。
洪武三十一年八月,周王朱橚有罪,贬为庶人,流放云南。
之后,齐、湘、代、岷等诸王先后被削,湘王朱柏更是自焚而死。
在建文帝的一系列操作之下,燕王朱棣却坐不住了。
于建文元年七月,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靖难,史称靖难之役。
一开始,建文帝占着上风,燕王在兵力上并不占优势。
但随着战争的推移,朱棣的领导能力就凸显出来了,并非朱允炆可比,最终攻破南京城,成为大明王朝的第三位皇帝。
朱允炆想削藩是没有错的,因为没有一位皇帝可以容忍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强敌存在,但就是手段以及方法太激进了。
就算要削藩,也要徐徐图之,温水煮青蛙,先解决最强大的一位,其余藩王便没有了威胁。
《明史》赞曰:惠帝天资仁厚 。
践阼之初,亲贤好学,召用方孝孺等。
典章制度,锐意复古。
尝因病晏朝,尹昌隆进谏,即深自引咎,宣其疏于中外。
又除军卫单丁,减苏、松重赋,皆 惠民之大者。
乃革命而后,纪年复称洪武,嗣是子孙臣庶以纪载为嫌,草野传疑,不无讹谬。
更越圣朝,得经论定,尊名壹惠,君德用彰,懿哉。
以上就是建文帝朱允炆登基之后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26726.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