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视探索

蜀汉在魏延手里固若金汤

来源:达达搜探索 时间:2022-08-30 15:00 阅读

  蜀汉在魏延手里固若金汤,汉中地区位于现今陕西省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山川林立,路途相对狭窄,易守难攻。

  关于蜀汉在魏延手里固若金汤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蜀汉在魏延手里固若金汤的这些相关资料:

蜀汉在魏延手里固若金汤

蜀汉在魏延手里固若金汤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

  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那么下面达达搜探秘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汉中在魏延手中固若金汤,为何到姜维手中很快就丢了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魏延采取的是步步为营的防守策略,在汉中险要地带安营扎寨,重兵把守。

  汉中地区位于现今陕西省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山川林立,路途相对狭窄,易守难攻。

  因此,即使进犯的魏军人数再多,也很难发挥人数上的优势。

  魏延只要在必经之路做好防备,可以凭借天险,以逸待劳击退魏国进攻,完后守卫工作。

  而姜维守卫汉中,却不想被动防守,他的设想是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

  具体而言,放弃外围据点,放魏军长驱直入,而蜀军退守少数重要城池。

  等待魏军逼得弹尽粮绝后,再合围,将其全歼。

  姜维的策略就和股票一样,获利大,但是风险也大。

  魏军的军事实力强悍,进入汉中平原后,不一定按照姜维的设想行军。

  如果蜀汉无法围歼魏军,白白将险要关隘送给魏军,就会很被动。

  姜维与魏延的作战策略各有千秋,但相较之下,姜维太过冒险。

  《三国志》中记载:

  不若使闻敌至,诸围皆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使敌不得入平,且重关镇守以捍之。

  有事之日,令游军并进以伺其虚。

  敌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

  引退之日,然后诸城并出,与游军并力搏之,此殄敌之术也。

  

  其实魏延在固守汉中的同时,也是两套应对措施。

  如果曹操大举进攻汉中,魏延坚守待援,如果只是十万偏师,就不劳烦大王了,我就可以消灭这区区十万魏军。

  魏延已经想好了,如果只是几万偏师进犯,自己使用诱敌深入之计,完全可以将其歼灭。

  《三国志》中记载:

  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其次,姜维负责防守时,蜀汉局势已江河日下。

  蜀汉经过刘备夷陵之战大败、诸葛亮六出祁山一系列军事行动、姜维九伐中原,军队一直消耗,却无法得到补充。

  在王平守卫汉中之时,诸葛亮已然去世多年,蜀汉虽然将汉中部分兵力抽调到其他地方,但总体而言,实力尚存。

  王平久经战阵,并非是马谡这样纸上谈兵之辈,抵挡住了曹爽的十万大军进攻。

  等到姜维防守时期,蜀汉战略中心转移,由于兵力不足,放弃了汉中大部分外围要塞,至关重要的汉、乐两城仅各有五千人把守。

  面对魏国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大军大举进攻,无异于是以卵击石,最终丢掉汉中,亡国也在情理之中。

  最后,姜维守卫汉中时期,蜀魏国力对比差距太大。

  魏、蜀、吴虽然勉强形成天下三分之势,但是论起实力,魏国最强,东吴次之,蜀汉最弱。

  刘禅晚年,安于享乐,进取心不强,国内局势相对混乱。

  此时的蜀汉,内有宦官黄皓专权,外有南蛮、东吴、魏国威胁。

  此时的姜维应该全面防守,不能轻易放弃汉中外围要塞,还可能有一线生机。

  如果将敌人放入腹地,凭借此时的蜀国国力,已经无法消灭魏军了,最终导致亡国。

  事实上,也正是蜀汉收缩防线,放弃了大量据点,就连阴平这样的战略要地也没有派兵守卫。

  如果蜀汉没有废弃诸葛亮时期的防卫,邓艾注定白欢喜一场,经过翻山越岭,得不到修整,只需要少量军队驻扎在阴平必经之路,就可以将邓艾大军消灭在萌芽状态。

  历史没有如果,往事已成空。

  蜀汉在魏延驻守汉中时期,正是蒸蒸日上的时候,是主动防御,而姜维守卫汉中时期,已步入老年,一天不如一天。

  因此,蜀汉在魏延手里固若金汤,而在姜维手里仅仅一个月就丢了。

  以上就是蜀汉在魏延手里固若金汤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2584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