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视探索

秦始皇死后为什么要隐瞒 秦始皇为什么死

来源:达达搜探索 时间:2022-08-30 11:40 阅读

  为什么秦始皇死后会惨遭灭族,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新君夺取天下之后,似乎都要进行“诛杀功臣”这一保留项目。

  关于为什么秦始皇死后会惨遭灭族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为什么秦始皇死后会惨遭灭族的这些相关资料:

为什么秦始皇死后会惨遭灭族

为什么秦始皇死后会惨遭灭族

  秦始皇,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达达搜探秘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新君夺取天下之后,似乎都要进行诛杀功臣这一保留项目。

  跟着皇帝打天下的功臣,很少能得到善终。

  如汉高祖刘邦在统一天下后,便杀了韩信和英布等功臣;朱元璋穿上龙袍之后,也将兔死狗烹演绎得淋漓尽致,他杀了大将蓝玉、李善长等重臣。

  赢要一起狂,输则一起扛。

  但在古代历史上,因为一个权字,让很多帝王只能共苦不能同甘,很多帝王将相之间明里暗里上演全武行,什么君臣有隙、父子反目、兄弟相残的例子实在太多太多。

  比较著名的玄武门之变、靖难之役、杯酒释兵权等等,都历历在目。

  单说古代帝王为何要残忍杀害有功之臣呢?总结起来主要3个原因:一是怕老臣权力过大、拥兵自重;二是尾大不掉,对储君构成威胁;三是很多功臣在建国后因为嫌弃待遇,嫌弃不被重用等原因而心生异志。

  如此看来,似乎皇帝诛杀开国功臣,已经变成了亘古不变且顺理成章的皇家法则,诛杀功臣,犹如天意,历朝历代仿佛都无法躲开。

  但凡事都有例外,在我国古代就有一位皇帝不曾杀过功臣,而且他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

  此人便是有着千古一帝之称的——秦始皇。

  即便是一个好皇帝,即便他最终统一了华夏,即便他的文治武功居功至伟,但可悲的是,秦始皇到最后还是没能逃得过宿命的安排。

  秦始皇死后,惨遭灭族,他的33个子女全部被屠戮殆尽。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01

  正说始皇帝,也许跟你想的不一样

  在我们的印象当中,秦始皇身上的诸多标签也许是这样的:焚书坑儒、盲目追求长生不死、大兴土木、劳财伤命、甚至说,长城边上至今还有孟姜女的哭声……

  其实,这些评价不客观,甚至说已经盖棺定论的一些评论依然不靠谱。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秦始皇一统六国,开启新纪元。

  我们不能否认嬴政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皇帝。

  秦始皇的生平大家并不陌生,他自侥幸从邯郸回到秦国之后,13岁时便继承了国君之位,在位期间他选贤举能,让本就强大的秦国有了统一天下的能力。

  23岁时开始掌握实权,继而任用尉缭和李斯等人,积极推行统一战略,从公元前236年到公元前221年,大将王翦、辛胜、王贲等人纷纷登上秦国的历史舞台,为嬴政完成统一大业立下汗马功劳。

  29岁时,嬴政指挥秦师东出,一举攻灭了东方的六国,将天下变成了一个整体。

  随后,他自认"德兼三皇、功盖五帝"而自封为皇帝。

  就这样,秦帝国和其创始者秦始皇数千年来都被人们所铭记。

  其次,在位期间,秦始皇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从此开启了华夏新的治国模式。

  嬴政继续执行秦孝公变法以来商鞅的法家政策,并且就算是平民,只要有军功也就可以授予土地及爵位。

  秦始皇开辟秦王朝之后,便没有对六国贵族大开杀戒,否则历史上就不会出现张良辅佐刘邦的情况。

  第三,让秦始皇诟病在身暴政说。

  凡事得看两面,对秦始皇的暴政说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秦始皇重用李斯,在这位名相的辅佐下,嬴政完成了许多政治制度的修订,而正是由于这些政策的推行,让秦朝夯实了根基,发展了生产,也改变了曾经满目疮痍、天下大乱的时局。

  而嬴政暴政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焚书坑儒、严重的徭役,修建长城,再就是残酷刑罚等。

  学习历史我们知道, 秦始皇焚书坑儒烧的都是那些江湖术士的书,坑的也都是那些江湖骗子;老百姓严重的徭役,主要是因为秦朝初建,短时期内人民要戍边、宿卫京师,修宫殿,治驰道,征南越,伐匈奴等,这些对于秦始皇来说,都要征调很多百姓去服役,而徭役负担比以往增加了二十倍,出现了很多人被折磨致死的现象。

  但根据当时新国伊始来看,毋庸置疑,这些举措对于秦朝的发展壮大都是必不可少的。

  再如修长城,其实秦始皇修的长城之前就存在,是六国修的,秦始皇只是派人将其连接起来,进行修缮加固罢了;残酷的刑罚,最初的动机还是为了朝廷稳定,为了杀一儆百,但嬴政赏罚分明的政策却能很好地加持这一措施推行全国。

  纵观秦始皇的治国之策,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他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加速了民族融合,奠定了华夏文明,也发展了秦朝的经济。

  对比那些槽点,其实秦始皇仍然是功大于过。

  相比较而言,作为开国之君,最难得的便是他没有诛杀功臣,时至今日,这一点一直让人津津乐道。

  02

  沙丘之变,赵高矫诏

  秦始皇之所以没有诛杀开国功臣,主要有3个原因:

  其一:秦朝的法制制度,以军功为准,系统完善且重视发展;

  其二:春秋战国时,秦国向来重视人才,尊重功臣的氛围让秦始皇不忍下手(这种氛围后来被刘邦破坏);

  第三,更为重要的是,秦始皇霸气无双,对自己非常有自信,能力压群雄,这种气魄和胆识,也少有人及。

  在攻打六国时,涌现在秦国战场上的著名将士灿若繁星,如王翦、王贲、王离、章邯、蒙武、蒙恬、李信、李斯、姚贾、尉缭、郑国、蒙毅、冯劫、王绾等。

  秦朝建立以后,这些人功成名就,秦始皇并没有过河拆桥,他们大都功成身退,得以善终。

  这里你可能会有一个疑问,吕不韦对秦朝来说也是功不可没,为何会被秦始皇逼上绝路呢?

  诚然,吕不韦是由于被嬴政流放,而直接饮鸩而亡的。

  但吕不韦的死属于祸乱宫闱。

  秦始皇刚开始当上皇帝时,吕不韦与嬴政母亲赵姬旧情复燃,而吕不韦也毫无忌讳,对少帝嬴政视而不见,甚至到处以相父自居,夸夸其谈,这让嬴政很不爽。

  随着嬴政年龄渐长,吕不韦认为再这么下去恐怕会招致祸患,所以就想以推荐门客嫪毐为幌子,自己全身而退。

  后来,由于赵姬与嫪毐东窗事发,嬴政在灭了嫪毐一族之后,吕不韦还是被殃及。

  正应了那句话: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值得一提的是,在诸多功臣里面,李斯是一个可圈可点的人物。

  从统一六国到开创秦朝新气象,李斯对于秦始皇而言犹如左膀右臂。

  但李斯命运被改写,源于一场沙丘之变,源于他站错了队伍。

  始皇十二年(前210),嬴政在东巡途经沙丘时去世。

  赵高强迫李斯与其一同篡改遗诏,改立胡亥为接班人,而贤能善良的公子扶苏则被强行赐死。

  而据史料记载,当时李斯并不情愿与赵高沆瀣一气,但迫于赵高的淫威,李斯最终还是违心地加入了他们。

  当时,作为第十八子的胡亥毫无威信,不管是朝中大臣还是宫中的其他公子,从内心都是不认可胡亥统治的。

  只是由于其身后有个老谋深算的赵高大权独揽,所以朝中上下很多人都为之忌惮,敢怒不敢言。

  也许秦始皇到死都没有想到,自己打拼下来的江山即将断送在一个宦官手里,而更让他寒心的还远不止这些。

  03

  惨遭灭族,秦朝最终被湮没

  唐太宗曾评价赵高:

  至如赵高之殒二世,董卓之鸩弘农,人神所疾,异代同愤。

  赵高,嬴姓,赵氏。

  秦朝二世皇帝时丞相,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管事二十余年。

  赵高从一名宦官起家,依仗着秦二世胡亥对他的宠信,把秦朝的暴虐色政推向了顶峰,加速了大秦帝国的灭亡。

  秦二世胡亥继位之后,便在赵高的蛊惑下,开始对自己的兄弟姐妹痛下杀手。

  据《史记》记载,胡亥害怕大臣不服从、兄弟姐妹与之夺权,于是行诛大臣及诸公子,以罪过连逮少近官三郎,无得立者,而六公子戮死於杜。

  "不久后,他嫌不够,便又在赵高的劝说下杀大臣蒙毅等,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阳市,十公主矺死于杜,财物入于县官,相连坐者不可胜数。

  

  这些公子、公主被杀之后,胡亥还剩下4个兄弟,其中3个一直坚持自己没有任何不当的行为。

  胡亥一时间没法找借口将他们杀死。

  无计可施下,胡亥破罐子破摔,直接派人去将他们赐死。

  将闾乃仰天大呼天者三,曰:'天乎!吾无罪!'昆弟三人皆流涕拔剑自杀。

  直至最后,胡亥仅剩的兄弟公子高见难逃一死,便主动提出前往骊山为始皇帝殉葬,胡亥十分高兴,赐他十万钱,其家人也得以安然无恙。

  据记载,秦始皇一生33个子女,留下名字的有4人:长子扶苏、公子高、公子将闾、十八子胡亥。

  没有留下名字的有29人,包括19个儿子和10个女儿。

  但悲惨的是,在这场血色浩劫中,这33个子女,全部被杀身亡,没有一个寿终正寝,让人唏嘘不已。

  而诛杀他们的胡亥,最终也被赵高设计杀害。

  胡亥死后,赵高拥立扶苏之子子婴为帝,史称秦王子婴。

  子婴在位仅仅46天后,便投刘邦大军。

  至此,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辛苦辛苦建立起来的大秦王朝,最终湮没在历史洪流中。

  以上就是为什么秦始皇死后会惨遭灭族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2580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