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中华佗是怎么死的,那段岁月,不仅仅有最热血的男儿活跃在政治舞台上,也还有身有所长者在庙堂之外留下诸多传奇,前者如曹操,后者如华佗。
关于正史中华佗是怎么死的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正史中华佗是怎么死的的这些相关资料:
正史中华佗是怎么死的
说起曹操这个人物,后世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今天达达搜探秘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时期,是一段风云诡谲、荡气回肠的历史时期。
那段岁月,不仅仅有最热血的男儿活跃在政治舞台上,也还有身有所长者在庙堂之外留下诸多传奇,前者如曹操,后者如华佗。
说起这两个人,颇有渊源。
众所周知,神医华佗就是死于一代枭雄曹操之手。
一个是大名鼎鼎的政治家,一个是身怀绝技的医科圣手,两人怎么会有交集呢?曹操为何要置华佗于死地呢?
说起中国的中医药文化,下面三个人肯定无法绕开。
汉代时期,就诞生了3位非常杰出的医学家,并被成为建安三神医。
一位是董奉,让后代人为之赞颂;一位是医圣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最后一位便是华佗,华佗在民间走遍了中原大地以及江淮平原,对内科,外科,妇科和儿科的治疗中创造了诸多的奇迹,闻名于世,更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 、外科鼻祖。
单说华佗,在《三国演义》第七十八回中,罗贯中就详细地描写了曹操杀华佗的经过。
曹操曾多次征召华佗来为自己治病,但华佗不愿意,多次拒绝,曹操就把华佗收押狱中,拷问致死了。
其实这与正史上华佗之死,还是有很大出入的。
神医华佗,学医只是他的业余爱好吗
在中国古代社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和学而优则仕是众多读书人的信条。
华佗所生活的东汉时期,读书做官的热潮已经达到顶峰,公卿大夫多数是熟悉经术者。
汉顺帝时太学生多达3万人,学儒读经成为社会风尚。
医药技术虽为上至帝王、下至百姓所需,但却为士大夫所轻视,医生的社会地位普遍低下,弃医从政的例子很多,这种社会主流意识对华佗也产生了浓烈的影响。
张仲景《伤寒论》
《三国志·魏书·方技传》记载,华佗年少时曾经在徐州一带游学,是个兼通数经的读书人,同当时大多数读书人一样,入仕做官也是华佗的人生目标,因为在行医的过程中,华佗深深地感到医生地位的低下。
他的医术是高明的,名气越来越大,前来请他看病的高官权贵越来越多。
在跟这些高官权贵的接触过程中,华佗的失落感更加强烈,性格也变得怪戾了,难以与人相处。
在他看来,学医恐怕只能当作业余爱好罢了。
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
范晔在《后汉书·方术列传》中,这么描述华佗的:
为人性恶,难得意,且耻以医见业!
从后来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这句话前半句可信,后半句有待考虑。
华佗脾气古怪,难与人相处大概是真的,但是厌恶自己的行业,以当医生为耻大概不是真的,因为华佗如果不是真心热爱医术,几乎不可能成为医圣,加之其在当时声名远播,可见实力不同凡响。
包括发明麻沸散、撰写《青囊书》(已失传),如果只是业余爱好,很难有这么高的造诣。
既然热衷功名,又想搞医学研究,看起来似乎很矛盾。
《后汉书》还记载,宰相陈圭,太尉黄婉都曾举荐过华佗为官,却被华佗推辞了。
如此看来,华佗是一个不愿卷入官场中,又不在乎世俗声明,他虽然行医救人,却又不是一般医生那样还想着收获个好名声,他个性强烈,极具有反叛精神。
一句话概括,华佗是一位极具个性,游走在仕途与从医边缘之间的人。
既如此,华佗与曹操又是怎么扯上关系的呢?
曹操逐鹿中原,岂能容不下一个华佗
刮骨疗伤在《三国演义》中是一处精彩的桥段。
这段故事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但这只是小说里的情节,在真实历史上,华佗与关羽并不相熟,著名的华佗给关羽刮骨疗伤一事也是罗贯中先生的艺术创造,毕竟华佗死于建安13年,而关羽死于建安24年,所以两人基本没有交集。
倒是华佗确实是死于曹操之手。
由于自己对仕途存有幻想,在后悔和自责的同时,他在等待入仕为官的机遇的再度降临。
正巧,此时曹操头疾发作,正有事有求于他,华佗便利用为曹操治病的机会,两度要挟,意图求取官爵。
当时,曹操请华佗为他治疗头风顽症,华佗用针扎胭俞穴位,手到病除,效果很好。
佗针鬲,随手而差。
随着政务和军务的日益繁忙,曹操的头风病加重了,于是,他想让华佗专门为他治疗头风病。
华佗说: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
意思是说,你的病在短期内很难彻底治好,即使长期治疗,也只能苟延岁月。
《三国志》和《后汉书》都有相似的记载,华佗很轻松就治好了曹操的偏头痛,但是却只治标不治本,并且告诉曹操:这病得慢慢治,所以我会一直陪伴在你的身边。
据中医理论记载,头风病确实比较顽固,在古代的医疗条件下,想要彻底治愈确实很困难,华佗虽为神医,也未必有治愈的良策。
但若说即使恒事攻治,也只能苟延岁月,死期将近,就未免危言耸听了,很明显华佗有要挟的成分在内。
佗能愈此。
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
大意是说,华佗能治好这病,他为我治病,想借此抬高自己的身价。
这说明曹操当时是明白华佗的言外之意的。
只是曹操没有当即答应华佗的要求罢了。
不禁让人想起另外一段历史,曹操是一位合格的政治家,他不会因为私人恩怨滥杀无辜。
除非是为了某种政治目的。
当年,陈琳为袁绍写讨伐曹操文时,骂了曹操祖宗三代,可事后曹操只是一笑而过。
但当许攸在文武百官面前直呼自己为阿瞒时,尽管许攸彼时功劳赫赫,心智无双,甚至还和自己有同窗情意,可曹操眼皮都没眨就杀了他。
为什么?因为陈琳再怎么着也不是当着曹操的面侮辱他,况且事后他还曾对曹操说过,当时自己所为,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反观许攸却是公然挑衅他的权威,两者相比,许攸该不该死就很清楚了。
此时华佗因为手上的医技,因为曹操有求于他,就故意抬高身价,甚至想要以此来换取一官半职,这跟许攸的当面谩骂是不是颇为相似。
所以曹操心里对华佗很不爽。
再看曹操杀华佗,曹操真的错了吗
有人说曹操杀华佗这件事,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败笔,事实果真如此吗?
前文有述,华佗是表面上像陈琳一样得罪曹操,实际上他是如许攸一般公然挑衅了曹操的权威,所以他不得不死。
华佗死于建安十三年,此时正是曹操大破袁绍的时候,曹操此时最想要做的事就是让国家安定,令百姓归心。
曹操善于用人,也善于用一些特殊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有道是恩威并施方能服众,这个办法也是曹操百试不爽的成功经验。
在曹操没有授意给华佗一官半职时,华佗选择了撂挑子,因为华佗觉得在曹操面前求官无望,索性就找个借口回家。
何况华佗性恶,而且曹操在东汉非氏族出身,一直以来对他不服气的人,心里看不起的人多的是,华佗对他也有骨子里难以改变的歧视。
华佗借口说,因为离开家太久想回去,就说收到家书,回家一趟,回到家中就说自己的妻子病了,于是曹操多次去请都不回来,只好派人查看,发现华佗在撒谎,就把华佗抓了起来。
当时荀彧向曹操请求,华佗的医术高明,放了他,但是曹操没有听,华佗最后在拷问当中死亡。
华佗在这时候,不合时宜的屡召不至时,加上曹操甚至华佗对自己心存偏见,所以他就成为了曹操杀一儆百、建立威权的牺牲品。
多年之后,再回过头来,很多人都认为曹操诛杀华佗是愚蠢至极的一件事,就像曹操自己所说的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是不是曹操真的后悔了?不尽然!
首先,在三国时期医疗条件极其落后的情况下,华佗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才可能去掉病根,这样的胜算究竟有多大?
其次,如果因为自己的原因,而随便给人加官进爵,曹操的威信要如何树立?何况,华佗是当着面要挟自己,曹操一生枭雄,岂会因一己之私,而让自己的威名荡然无存?他不会屈从自己。
曹操杀华佗究竟是对是错,其实没有人能给出正确答案,但不可否认的是,华佗的死的确是整个古代医学的损失,而曹操也在后半生里,为此愧疚过,可如果时光再倒流,曹操估计仍然会作出第二次同样的选择,因为他毕竟是政治家,站在一个统治者的立场,有些事不得不杀伐果断,有些事真的无法改变。
以上就是正史中华佗是怎么死的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25238.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