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与崔浩相关的轶事典故,他历仕北魏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三朝,是太武帝最重要的谋臣,深受其倚信,为促进北魏统一北方做出重大贡献。
关于有哪些与崔浩相关的轶事典故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有哪些与崔浩相关的轶事典故的这些相关资料:
有哪些与崔浩相关的轶事典故
崔浩(381年-450年7月5日),字伯渊,小字桃简,清河郡东武城人,南北朝时期北魏杰出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曹魏司空崔林七世孙、北魏司空崔宏长子。
接下来达达搜探秘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崔浩出身北方大族清河崔氏,智谋过人,时常自比张良。
他历仕北魏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三朝,是太武帝最重要的谋臣,深受其倚信,为促进北魏统一北方做出重大贡献。
屡次力排众议,判断时机,辅佐太武帝灭亡胡夏、北凉等国,击破柔然,解除了来自北方和关中地区的军事威胁,打开了通往西域的商道。
累拜司徒,封东郡公。
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崔浩受国史之狱牵连,被夷灭九族,时年七十岁。
后世评价
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崔浩博闻强识,精于天人之会。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对崔浩极为倚信,多次加以称赞:
卿才智渊博,事朕祖考,忠著三世,朕故延卿自近。
其思尽规谏,匡予弼予,勿有隐怀。
智如崔浩,廉如(长孙)道生。
汝曹视此人,尫纤懦弱,手不能弯弓持矛,其胸中所怀,乃逾于甲兵。
朕始时虽有征讨之意,而虑不自决,前后克捷,皆此人导吾至此也。
凡军国大计,卿等所不能决,皆先谘浩,然后施行。
北齐魏收《魏书》:①崔浩才艺通博,究览天人,政事筹策,时莫之二,此其所以自比于子房也。
属太宗为政之秋,值世祖经营之日,言听计从,宁廓区夏。
遇既隆也,勤亦茂哉。
谋虽盖世,威未震主,末途邂逅,遂不自全。
岂鸟尽弓藏,民恶其上?将器盈必概,阴害贻祸?何斯人而遭斯酷,悲夫! ②浩织妍洁白,如美妇人。
而性敏达,长于谋计。
常自比张良,谓已稽古过之。
隋初颜之推《颜氏家训》:洛阳亦闻崔浩、张伟、刘芳,邺下又见邢子才:此四儒者,虽好经术,亦以才博擅名。
如此诸贤,故为上品。
唐代朱敬则《隋高祖论》:至若陈平、荀彧、贾诩、荀攸、程昱、郭嘉、田丰、沮授、崔浩、张宾等,可谓天下之菁英。
帷幄之至妙,中权合变,因败为功,爰自秦汉,讫於周隋。
唐代苏图元《崔令尹颂德记》:张宾崔浩,曾施神国之谋。
荀彧田丰,亦运制胜之策。
唐代杜牧《注孙子序》:周有齐太公,秦有王翦,两汉有韩信、赵充国、耿恭、虞诩、段颎,魏有司马懿,吴有周瑜,蜀有诸葛武侯,晋有羊祜、杜公元凯,梁有韦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韦孝宽,隋有杨素,国朝有李靖、李勣、裴行俭、郭元振。
如此人者,当此一时,其所出计画,皆考古校今,奇秘长远,策先定於内,功后成於外。
北宋邵雍《观南北朝》:方其天下分南北,聘使何当绝往还。
偏霸尚存前典宪,小康犹带旧腥膻。
洛阳雅望称崔浩,江表奇才服谢安。
二百四年能并辔,漫将强敌互为言。
北宋秦观《崔浩论》:史称崔浩自比张良,谓稽古过之。
以臣观之,浩曾不及荀、贾,何敢望子房乎?夫子房之于汉,荀攸、贾诩之于魏,浩于元魏,运筹制胜,箅无遗策,实各时之谋臣也。
……欲为子房而不知所以为子房。
北宋张预《十七史百将传》:孙子曰:乘其弊而起。
浩谓斗两虎而收长久之利。
又曰:城有所不攻。
浩谓若攻小城,必损军势。
又曰:知天知地。
浩谓五星出东方,利以西伐。
又曰:禁祥去疑。
浩谓风道在人。
又曰:攻其无备。
浩请掩蠕蠕之不备。
又曰:乱军引胜。
浩谓张虚声而招实害。
又曰:神乎神乎,至于无声。
浩以永宗未知帝来,请急击之。
又曰:其势险,其节短。
浩谓击蛇之法,当先头破是也。
南宋李石《崔浩高允论》:崔浩、高允二臣者,魏之起燕代而伯中国,二臣力居多事,通而学博,犹一体之人也。
……魏起燕代,用兵中国,浩为谋主,帷幄坐胜,所至策勋……。
南宋朱熹《朱子语类》:是个博洽底人。
他虽自比子房,然却学得子房默了。
子房之辟谷,姑以免祸耳,他却真个要做。
南宋陈亮《酌古论》:夫崔浩之佐魏,料敌制胜,变化无穷,此其智之不可敌,虽子房无以逺过也,而其料柔然尤为奇中。
南宋徐钧《崔浩》:智谋断国灼蓍龟,自比留侯果是非。
一死人言缘史事,谁知谋泄为南归。
明末陈子龙《安雅堂稿》:自汉以后,文武渐分,然犹有虞诩、诸葛亮、周瑜、陆逊、司马懿、羊祜、杜预、温峤、谢玄、韦睿、崔浩、李靖、裴行俭、郭元振、裴度、李德裕、韩琦、李纲、虞允文之徒奋策儒素建功阃外,为时宗臣。
彼岂必有抟虎之力,射雕之技哉?不过深明古今之事,能决机宜之便耳。
轶事典故
状貌
据《魏书·崔浩传》记载,崔浩皮肤纤细洁白,如同美貌妇人,因此常自比西汉开国谋臣张良。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亦曾在归降的高车首领面前形容崔浩尫纤懦弱,手不能弯弓持矛(意为纤弱不堪,手无缚鸡之力)。
品评人物
崔浩曾对魏明元帝说:臣曾经私下评论近世人物,不敢不让陛下知道。
如像王猛治国,是苻坚的管仲;慕容玄恭(慕容恪)辅佐少主,是慕容暐的霍光;刘裕平定逆乱,是司马德宗的曹操。
明元帝说:你认为先帝(指魏太祖拓跋珪)如何?崔浩说:小人管窥蠡测,怎能发现苍天的广大。
即使如此,太祖任用漠北淳朴之人,南入中原,变风易俗,化披四海,自当与伏羲、神农齐列,为臣岂能仰其名节。
明元帝说:屈丐(赫连勃勃)怎样?崔浩说:屈丐家国夷灭,一身孤寄,被姚氏封官任用。
不思树党强邻,报仇雪耻,于是结忿于蠕蠕(柔然),背德于姚兴,竖逆小人,无大谋略,残酷暴虐,终将为人所灭。
明元帝大为高兴,二人说到午夜,明元帝赐给他御缥酒十觚、水精戎盐一两,说:朕品味你说的话,如这盐酒,所以与你同享。
崔浩与大臣毛修之交好,常常与他共同论说。
讨论时,谈到《三国志》作者陈寿有古人良史风范,其所著述,文义典正,都是扬于王廷的文字,微而显,婉而成章,自班固修《汉书》以来,无人能及。
毛修之说:我过去在蜀地,听长老说,陈寿曾任诸葛亮门下书佐,被诸葛鞭挞百下,所以他论诸葛武侯说:‘应变将略,非其所长。
崔浩于是与他论说道:承祚评述诸葛亮的时候,是有故意过美之誉,按查诸葛亮的行迹,不是不相符,不是夹带私恨。
为什么这样说呢?诸葛亮任刘备的丞相,正当九州鼎沸之际,英雄奋发之时,君臣相得,鱼水合欢,却不能与曹氏争夺天下,舍弃荆州,退入巴蜀,诱夺刘璋,伪连孙氏,据守穷困崎岖之地,僭号边夷之间。
这是下策了。
诸葛亮可与赵陀为偶,而拿他与管仲、萧何相比,不也是言过其实?说陈寿贬抑诸葛亮并未失实。
况且诸葛亮既然据有蜀地,依山势险固,不达时宜,不量势力。
严威酷法,控制蜀人;矜才负能,意气矫举。
想以边夷之众与上国抗衡。
出兵陇右,再攻祁山,又攻陈仓,疏漏迟缓失去时机,大败而返;后入秦川,不再攻城,要求野战。
魏兵知其意图,闭垒坚守,以不战使诸葛服。
诸葛智穷势尽之后,郁愤攻心,发病而死。
由此说来,哪能与古时善战的将帅‘见可而进,知难而退’的做法相比呢?毛修之认为崔浩说的很有道理。
误信贰臣
崔浩修北魏国史时,宠信性情乖巧、奸佞的著作令史闵湛、郗标。
崔浩曾经注解《易经》《论语》《诗经》《书经》,闵湛、郗标就上疏建议说:马融、郑玄、王肃、贾逵所作的注解,都不如崔浩的准确有深度,我们恳求陛下没收国内由这些人作注的各种书,颁布崔浩的注本,命令全国上下都来学习。
请求陛下下令让崔浩继续注解《礼记》,使后人将来能看到正确的释义。
崔浩也极力推荐闵湛、郗标有著书立说的才能。
而闵湛、郗标反过来又建议崔浩把他所撰写的国史刻在石碑上,以彰显崔浩的秉笔直书。
中书侍郎高允听说这件事后又对著作郎宗钦说:闵湛、郗标所搞的这一切,若有一点差错,恐怕就会给崔家带来万世的灾祸,我们这些人也不会幸免。
后来,崔浩采纳了二人的建议,果然招致杀身灭族之祸。
以上就是有哪些与崔浩相关的轶事典故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25021.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