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视探索

历史上卒妻制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

来源:达达搜探索 时间:2022-08-22 11:15 阅读

  历史上卒妻制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qú shū)。

  关于历史上卒妻制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历史上卒妻制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的这些相关资料:

历史上卒妻制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

历史上卒妻制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

  在古代各国为了占领地盘,扩充自己的国土,所以经常会发动战争。

  下面达达搜探秘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唐代诗人岑参在《玉门关盖将军歌》当中说:

  五千甲兵胆力粗,军中无事但欢娱。

  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qú shū)。

  这是古代唯一一首写卒妻的诗。

  什么是卒妻?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古代军中无女这个约定俗成的军制说起。

  在古代,行军打仗一般都是男子,他们认为军中不应该有女子。

  冷兵器时代,这些驰骋疆场的将士,大都精力旺盛,正值青壮年,基于此,他们取胜的概率才会更大,这是基本常识。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一个自然人,这些骁勇善战的斗士,长年累月出门在外,他们是如何解决生理问题的呢?不管不问吗?当然不可以,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得很好地解决,那么长此以往肯定会出乱子。

  就像一些影视剧里出现的镜头:强抢民女,祸害良人等等,这种情况如果是个案还好,最多杀一儆百,可如果很多士卒都这么干,再加上法不责众,那么这支部队肯定不受老百姓待见,久而久之,影响王者之师形象事小,毁坏军民团结就是自取灭亡了。

  很简单的道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强行压制士卒的心理感受,在历史上是有血的教训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庄公八年》: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瓜时而往。

  曰:‘及瓜而代。

  ’

  春秋时期的瓜代之约,就是因为战士常年在外,孤独无依,齐襄公又没有很好的疏导,最终引发战士不满,从而给了连称、管至父可乘之机,最终齐襄公输掉了战争。

  出门打仗,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其中关键因素在人,尤其在军事科技不发达的封建社会,稳定军心最重要,这是善于领兵打仗的将领首先关注的问题。

  那么这件事到底要如何解决呢,越王勾践就想了一个办法。

  《越绝书·卷八》:

  句践将伐吴,徙寡妇致独山上,以为死士示,得专一也。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原来越王勾践讨伐吴国之前,精选国中寡妇送至军中,以鼓舞士气,结果,士卒都非常效忠,得专一也。

  古代不是说军中无女吗,那么,勾践打仗之前,为何一反常例,精选寡妇送到军营,他有何目的?答案毋庸置疑。

  因为此事比较隐晦,甚至不怎么光彩,所以史料典籍记载的并不多。

  但不得不说,勾践这一招确实很奏效,团结了军心,也避免了很多麻烦。

  越王的这个做法,就是卒妻制的发端。

  后代很多将领也效法勾践,沿用了卒妻制,到了汉武帝时期,这个做法更是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了下来。

  那么,汉武帝是怎么操作的呢?这里也有史料记载。

  《汉武帝外传》:至汉武始置卒妻,以待军士之无妻室者。

  意思就是,到了汉武帝时期开始正式安置卒妻,用来给那些没有妻子的士兵。

  《唐代社会概略》中也提及,汉武帝规范了这种做法,使之制度化,在军中推广开来,从此,军中无女只能变成遮遮掩掩,成为人们口里的传说。

  那么,汉武帝如何替这些士卒选择妻子的呢,他的做法与越王勾践不同。

  汉武帝推行的卒妻制有别于越王勾践,主要是在卒妻的选择和职责上。

  卒妻的选择,勾践选的是国中寡妇,汉武帝则除了选择俘虏之外,还专门选择罪人妻女,当然这些触犯刑律之人,一定是身犯死罪、重罪。

  而主要的职责则有三条:献技、呈身、侍宿。

  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毋庸赘述。

  对于汉武帝的做法,可不是一边倒地都叫好,例如当时有个将领就十分反对这个制度。

  史料是这么记载的,《汉书·李广苏建传》当中说:

  陵且战且引,南行数日,抵山谷中。

  连战,士卒中矢伤,三创者载辇,两创者将车,一创者持兵战。

  陵曰:吾士气少衰而鼓不起者,何也?军中岂有女子乎?始军出时,关东群盗妻子徙边者随军为卒妻,大匿车中。

  陵搜得,皆剑斩之。

  这段话的大意是,李陵打了败仗,士气不振,他觉得很纳闷,猜想是不是军中还有女人,是不是她们还没有被诛杀干净?事实上,大将李陵很不喜欢带卒妻出征,所以出征之前,他就下令将军中女性全部杀掉,结果第二天就打了大胜仗,斩杀匈奴3000余人。

  所以李陵把这次出师不利归结为军中有女。

  显然,李陵的认识是片面的,或者说是错误的,古代行军打仗要综合考虑因素,不能失败时拿女人开刀,毕竟古代女子基本没有什么社会地位,尤其是军营中的卒妻,更是可怜。

  当然,后来的一些帝王、将领并没有李陵这般认识狭隘,或明或暗,仍然在沿用卒妻制。

  例如,魏晋时期,还是死罪重者,妻子皆以补兵;唐朝时,卒妻制不仅得以继承,还有一位诗人以作诗的形式记录下来,就是本文开头岑参写的那首诗,诗的内容看上去风花雪月,但卒妻的角色,一点也没有变化;宋元时期,在选择卒妻时,又加了一个社会群体,那就是当时所谓的贱民。

  古代女子社会地位低下不说,基本没有社会话语权,在家从父,嫁人随夫,即便是生于官宦之家,她们的婚姻偶尔还会被蒙上一层政治色彩。

  而这些被选定为卒妻的女性,她们的命运更加多舛,她们始终在生与死的边缘挣扎,毫无自由可言,命运始终被别人攥在手里。

  好在到了明代后期,这种情况有所变化。

  《明史·卷一》中记载,朱元璋乃搜军中所掠妇女纵还家。

  宋元时期在卒妻制这件事上,朝廷做得太过分,导致民怨沸腾。

  朱元璋不想重蹈覆辙,于是及时废止了这一制度。

  至此,由越王勾践发端,并被后人沿用千年的卒妻制终于停止,就这一件事而言,朱元璋做了一件大好事, 许多孤苦无依的卒妻,从此得以堂堂正正的嫁人和生活。

  以上就是历史上卒妻制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2464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