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局面的造成与孙权有何关系,挥师南下,荆州刘琮不战而降,此时天下一统的趋势似乎已经无可阻挡。
关于三国鼎立局面的造成与孙权有何关系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三国鼎立局面的造成与孙权有何关系的这些相关资料:
三国鼎立局面的造成与孙权有何关系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
下面达达搜探秘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正式建立曹魏政权;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建都武昌,后迁都建业虽然孙权在三国中最晚称帝,但是在历史的滚滚洪流当中,正是孙权在关键节点的三大战略抉择,最终促成了三国鼎立!
一、联刘抗曹,奠定三国鼎立基础
公元208年,经过多年的割据兼并战争,曹操已经统一北方。
挥师南下,荆州刘琮不战而降,此时天下一统的趋势似乎已经无可阻挡。
当时能够抗衡曹操的只剩下孙权的江东,当时的刘备刚刚经历长坂坡大败。
要地盘没有地盘,要人没人,不被人看重,孙权却认为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他采纳了鲁肃和诸葛亮的建议,毅然与刘备结盟,在赤壁之战大败曹操,阻挡了曹操统一天下的计划。
这其实只是第一步,更令人钦佩的是在赤壁之战后,孙权借荆州给刘备,坚固孙刘联盟共抗曹操。
孙权原本的立国路线是全据长江,进伐刘表,西区巴蜀,这样可以统一南方,之后再观天下之变。
面对曹操已经统一北方的形势,孙权及时修正立国路线,谋求鼎足三分。
孙权愿意和刘备结盟,其实是向弱者做出的让步,在取得赤壁之战胜利后。
孙权并没有过河拆桥,而是把荆州借给刘备,让刘备分担来自曹操的压力,没有卓识明锐的战略眼光,是很难做到这点的。
当时周瑜、吕范等大臣都反对借荆州给刘备,但是孙权坚定不移。
赤壁之战后,孙权、刘备各自发展自身实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二、袭取荆州,全据长江防线
公元219年,在刘备主力陷入汉中与曹操鏖战时,孙权不惜同盟破裂而袭取荆州,杀掉关羽,建立完整的长江防线,基本实现了全据长江的立国路线。
这一果断决策完全出乎刘备、诸葛亮的预料之外,显示了孙权卓越的才智。
刘备入川,孙权就招回其妹孙夫人,为夺回荆州买下伏笔。
其实孙权赤壁之战后原本的战略是,先稳定江北防线,夺取寿春,进一步攻取徐州。
但是经过尝试之后发现,取徐州不如取荆州,所以袭取荆州其实是孙权做出的另一次战略修正。
后来孙权多次试图攻取合肥失败的事实证明,取荆州是正确的选择。
三、称臣曹魏,积蓄力量立国江东
袭取荆州,斩杀关羽的消极后果就是需要面对刘备的怒火。
此时的孙权又做出了重大的战略决策——称臣于曹魏。
其实早在公元217年,孙权就派使者向曹操请和,为夺取荆州做准备。
公元219年,关羽北伐,威震荆襄,孙权认为时机已到。
上述曹操称臣、劝进,要求讨伐关羽立功报效。
在成功夺取荆州之后,由于吴蜀交战的状态还没有结束,所以孙权继续向曹丕称臣,主动释放被关羽俘获的于禁,接受吴王称号。
孙权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避免两线作战,赢得与蜀国决战的时间,孙权也确实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从东吴夺取荆州,到夷陵之战结束,前后三年的时间,孙权全力对蜀,没有受到两线夹击。
而刘备在讨伐东吴的同时,还要防备曹魏,这是孙权灵活的外交手段的展现。
孙权称臣于魏,其实是顶着很大的压力的,曹丕向东吴求索各种奇珍异宝,孙权一一贡纳。
东吴大臣都深以为耻,徐盛等涕泪横流,认为曹丕索求过甚,孙权反而劝导大臣们审时度势。
曹丕多次要求孙权派子为质,孙权使出浑身解数,推脱拖延,当最终曹丕忍无可忍,派兵来攻之时,夷陵之战已经结束。
孙权已经可以腾出手来抵抗曹魏,曹丕只好望江兴叹!《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孙权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是对孙权称臣于魏最好的注脚。
夷陵之战结束,荆州彻底归于东吴,诸葛亮主政和吴国重修于好,三国鼎立的地理均势最后形成。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诸葛亮隆中对规划的三分蓝图只是一个剧目的脚本,导演三分大戏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
孙权在关键时间节点作出的三大战略抉择,影响了历史的走向,最终促成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和稳定!
以上就是三国鼎立局面的造成与孙权有何关系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24392.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