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朱元璋杀胡惟庸到底是因为什么,这封奏章正是身为百官之首的左丞相胡惟庸所呈递的,他的老宅子里突然冒出一口泉眼,甘甜的泉水潺潺流出,喝上一口神清气爽。
关于历史上朱元璋杀胡惟庸到底是因为什么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历史上朱元璋杀胡惟庸到底是因为什么的这些相关资料:
历史上朱元璋杀胡惟庸到底是因为什么
朱元璋,中国明朝开国皇帝,原名重八, 今天达达搜探秘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在野史中有很多相关的记载,称胡惟庸在家中布置了一大批刀斧手,然后专门邀请朱元璋到自己府上作客,打算直接弑君篡位!
洪武十三年正月(公元1380年),正在大善殿勤政的朱元璋看着手中的奏章嗤之以鼻。
这封奏章正是身为百官之首的左丞相胡惟庸所呈递的,他的老宅子里突然冒出一口泉眼,甘甜的泉水潺潺流出,喝上一口神清气爽。
按照胡惟庸的说法,这是大明朝自开国以来的祥瑞之兆,他不敢独享,所以禀报上来请朱元璋一同品尝。
朱元璋是农民出身,年轻的时候为了吃上一口饱饭屈身于地主豪绅的淫威之下当起了放牛娃、甚至削发为僧,过了40多年食不果腹、胆战心惊的日子才夺得天下。
回顾自己的一生,是靠自己步步血泪走到今天的,所以他对于这种祥瑞的说法自然是不相信的。
可既然是胡惟庸亲自邀请,朱元璋也不好驳了他的面子,只好安排下去准备前去看看这个所谓的天降祥瑞。
当天下午,一台黄顶的轿子从宫中不缓不慢地前行,等走到外城的西华门时,一个太监突然冲出来拦住了去路,嘴里还止不住地嚷嚷着有歹人要加害皇上。
轿子里的朱元璋很是好奇,南京城可是国都、天子脚下,什么样的歹徒胆大包天竟然敢在国都对自己下手?便直接挑起帘子,示意小太监走上前来。
小的名叫云奇,是内花园当值的中官。
小太监刚刚磕完头,就说出了令朱元璋听后大惊失色的一句话:陛下,左丞相胡惟庸密谋造反,请您立刻回宫!
话音刚落,朱元璋已是冷汗直流,寒风拂过更是觉得后背瑟瑟发抖:胡惟庸身为百官之首,朝中文武官员对他自然是十分敬重,手中的权力仅次于自己。
在关系网错综复杂的朝中,他的一句话甚至能左右大局。
如果胡惟庸要下黑手、而自己又疏于防范,后果不堪设想!
虽然察觉到了危机,但朱元璋好歹是从尸山血海中摸爬滚打过来的,前方越是凶险更是要迎难而上,看看胡惟庸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朱元璋让小太监云奇跟着轿子,并且命令侍从们继续朝着丞相府赶去,不过他留了个心眼,绕路来到丞相府后面的一处山上,居高临下、一眼望去隐秘的角落里果然都是手执利器、身负甲胄的士兵。
如果不是那个小太监,朱元璋这条性命恐怕就要交代在丞相府里,于是仓惶回宫后下令将胡惟庸本人及其党羽全部捉拿归案,牵扯到的人居然达到了三万之众。
当然这只是野史中的臆想,根本没有直接证据证明胡惟庸采用了如此直接的方法谋逆。
那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左丞相胡惟庸究竟是怎么死的呢?从小明王龙凤元年到朱元璋洪武六年,在这18年里胡惟庸仕途向来都是顺风顺水、并且在此之后的7年时间里一直稳居丞相之位,朱元璋为什么突然要把这位首席大臣拉下马呢?胡惟庸案的背后,究竟存在怎样的猫腻呢?
从一个跑腿的杂役、到权倾朝野的左丞相,胡惟庸除了付出努力之外,还沾了裙带关系的光。
1355年,朱元璋迎来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高光时刻。
在攻克了安徽和州之后,红巾军领袖郭子兴十分高兴,当即任命他为和州总兵官,一时间声名大噪。
当时朱元璋军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那就是智囊李善长。
攻占滁州、获取郭子兴信任、再到现在打下和州,这期间都有李善长出谋划策的影子,正因如此朱元璋对他也是尊崇备至。
朱元璋刚坐上中兵官没多久,李善长就向他推荐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胡惟庸。
李善长为什么要推荐胡惟庸呢?说到底两人算是同乡,生逢乱世肯定要相互提携,于是李善长把胡惟庸引荐给了朱元璋。
从最初的杂役、主簿、知县,一直扶摇直上成为太常少卿、中书省参知政事等重要的职务。
大家都知道,明初的时候朝廷里发生过两党之争:以刘伯温为首的浙东派、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派。
很显然胡惟庸属于淮西派成员、并且还是李善长手下的得力干将。
公元1371年,57岁的李善长被迫称病辞官,朱元璋对他功成身退的态度感到高兴,果断赏赐了大量的财产和土地。
李善长临行前,朱元璋为他设宴送行,酒过三巡之后便问道:朝堂之上有谁能够堪当治国大任?
听到皇帝的问题,李善长也不含糊,脱口而出便是胡惟庸的名字。
在李善长看来,以胡惟庸的才能,领导淮西派打败浙东派是没有丝毫问题的。
于是在李善长的力荐之下,胡惟庸顺利晋升为左丞相。
胡惟庸权倾朝野七年之久,他究竟做了哪些令朱元璋恼火的事?
从成为左丞相的那天起,胡惟庸的权力欲望就开始无限膨胀起来,如果他能够收敛一些,或许还不至于落得身首异处的结果。
那么他究竟有多狂妄、做了多少朱元璋不能容忍的事呢?
胡惟庸做丞相之后,来往的宾客自然是络绎不绝,他们要么是来攀关系的、要么就是登门求办事的,带的见面礼肯定不在少数。
短短几个月时间,胡惟庸收受的古玩字画、金银珠宝、布匹绸缎就积攒了整整一个库房。
对于胡惟庸的这些小动作,朱元璋肯定是知晓的,但他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胡惟庸虽然中饱私囊,但办事的能力还是有的,只需要适当地提醒就足够了。
可是朱元璋没想到的是,事态发展竟然出乎意料,胡惟庸居然在自己眼皮底下谋杀重臣。
公元1375年,诚意伯刘伯温身染风寒一病不起,朱元璋得知后派胡惟庸带领御医前去看病。
刘伯温是浙东派领袖,而胡惟庸是淮西派中的佼佼者,两方敌对势力见面自然免不了生出事端。
御医为刘伯温诊断之后,留下了几副中药,而胡惟庸趁人不备竟然下毒,刘伯温喝下药膳之后不久就去世了。
有人说毒杀刘伯温是朱元璋授意的,在我看来这个说法并不成立。
刘伯温是明朝的开国功臣,又在浙东派里有着极高的声望。
而且当时的他60多岁,早已隐退多年,手中既无兵权、又很少过问政事,根本没有任何威胁。
朱元璋不会糊涂到去杀这样一个风烛残年的国之重臣,来往自己的脸上抹黑。
对于胡惟庸此举,朱元璋忍了下来,可是当所有的不满积累之后,爆发也是迟早的事。
杀了一个车夫,皇帝竟然让胡惟庸偿命,说到底是朱元璋不想再忍了。
时间回到胡惟庸生命中的最后一年,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的话,他肯定不会动那个车夫一根手指头!
惟庸子驰马于市,坠死车下,惟庸杀挽车者。
一驾马车正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肆意狂奔,全然不顾人群中的慌乱和咒骂,可就在车夫分神的时候,马车径直撞到了墙上,车里那位衣着华丽的年轻人被甩飞出来,当场毙命。
死者正是当朝丞相胡惟庸的儿子!
面对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惨结果,胡惟庸心中除了悲痛、还有怒火!为了宣泄心中的恨意,他把矛头指向了那名车夫,残忍地将他杀害。
相比较胡惟庸而言,车夫简直如同蝼蚁一般,可是这件事传出来之后,却恰好被早已对他不满的朱元璋抓住了机会。
第二天早朝,所有大臣上奏完各项事务之后,朱元璋竟然屏气凝神,直勾勾地盯着站在最前面的胡惟庸,以少人偿命为理由,要求胡惟庸自杀给那个马夫偿命。
对于这个要求,胡惟庸心中起初是不解的,只不过是个马夫而已,需要堂堂丞相偿命吗?但转念一想,他终于明白了,这是皇帝想取自己的性命而故意找的借口!
朝中的大臣也开始见风使舵,前一秒还站在胡惟庸身边任其驱使的他们、下一秒就迅速与他划清界限,并且狠狠地弹劾了一顿。
就这样胡惟庸死了,可是朱元璋在朝廷里的大清洗却没有就此停止。
李善长、郑遇春、朱亮祖等1位公爵、21位侯爵也被牵扯进这场风波中身首异处。
为了避免朝中再出现权臣欺上瞒下、拉拢党羽的例子,朱元璋随即废除了丞相制度!
朱元璋忍了七年才杀掉胡惟庸,我们可以理解成皇权对相权的碾压,之所以要隐忍七年之久,是因为相权在很多时候都能够聚集一批利益集团,杀掉丞相容易,但击破这个利益集团是什么困难的。
这也是为什么胡惟庸死后,又有三万多人被相继诛杀、其中甚至还有20多位公侯的原因了。
以上就是历史上朱元璋杀胡惟庸到底是因为什么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22127.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