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义的襄邑道中抒发了什么样的心情,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关于陈与义的襄邑道中抒发了什么样的心情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陈与义的襄邑道中抒发了什么样的心情的这些相关资料:
陈与义的襄邑道中抒发了什么样的心情
想知道陈与义的《襄邑道中》抒发了什么样的心情吗?这首诗作于公元1117年(政和七年),作者任满经襄邑入京,诗人此行是任开德府教授期满,入京待选,因此志得意满,心情舒畅。
于是便写下了这首即景抒怀诗。
《襄邑道中》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翻译
两岸原野落花缤纷,将船只都映红,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百里以外的地方。
躺卧在船上望着满天白云 ,它们好像都纹丝不动,却不知道云和我都在向东行前进。
赏析
此诗通过对乘船东行,河两岸上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等景物的描述,表达了诗人这次远行,非常轻松畅快,心旷神怡。
全诗写坐船行进于襄邑水路的情景。
首句写两岸飞花,一望通红,把作者所坐的船都照红了。
用红字形容飞花的颜色,这是显色字,诗中常用;但这里却用得很别致。
花是红的,这是本色;船本不红,被花照红,这是染色。
作者不说飞花红而说飞花照船红,于染色中见本色,则两岸与船,都被红光所笼罩。
次句也写了颜色:榆堤,是长满榆树的堤岸;飞花两岸,表明是春末夏初季节,两岸榆树,自然是一派新绿。
只说榆堤而绿色已暗寓其中,这叫隐色字。
与首句配合,红绿映衬,色彩何等明丽!次句的重点还在写风。
百里是说路长,半日是说时短,在明丽的景色中行进的小船只用半日时间就把百里榆堤抛在后面,表明那风是顺风。
作者只用七个字既表现了绿榆夹岸的美景,又从路长与时短的对比中突出地赞美了一路顺风,而船中人的喜悦心情,也洋溢于字里行间。
古人行船,最怕逆风。
作者既遇顺风,便安心地卧在船上欣赏一路风光:看两岸,飞花、榆堤,不断后移;看天上的云,却并未随之而动。
作者明知船行甚速,如果天上的云真的不动,那么在卧看之时就应像榆堤那样不断后移。
于是,作者恍然大悟:原来天上的云和自己一样朝东方前进。
作者坐小船赶路,最关心的是风向、风速。
这首小诗,通篇都贯串一个风字。
全诗以飞花领起,一开头便写风。
如果没有风,花就不会飞。
次句出风字,写既是顺风,风速又大。
三、四两句,通过仰卧看云表现闲适心情,妙在通过看云的感受在第二句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了既遇顺风、风速又大,而作者的闲适之情,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表现。
应该看到,三、四两句也写风,如果不是既遇顺风、风速又大,那么天上的云便不会与船同步前进,移动得如此迅疾。
以卧看满天云不动的错觉反衬云与我俱东的实际,获得了出人意外的艺术效果。
以上就是陈与义的襄邑道中抒发了什么样的心情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21838.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