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视探索

狄青演义第十六回:感知遇少年诉身世

来源:达达搜探索 时间:2022-08-01 16:30 阅读

  狄青演义第十六回:感知遇少年诉身世,”狄青听罢,欣然下阶,与众侍臣站立。

  关于狄青演义第十六回:感知遇少年诉身世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狄青演义第十六回:感知遇少年诉身世的这些相关资料:

狄青演义第十六回:感知遇少年诉身世

狄青演义第十六回:感知遇少年诉身世

  《狄青演义》是由清代李雨堂创作的一本历史人物演义小说,叙述了传奇人物杨宗保、包拯、狄青等忠臣良将抗击外侮、斥佞除奸、忠君报国的故事。

  包公断狸猫换太子案,以及杨、包、狄与奸相庞洪的斗争都写得有声有色,扣人心弦,杨宗保的老成持重,狄青的血气方刚,包拯的足智多谋,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第十六回 感知遇少年诉身世 证鸳鸯太后认亲人

  话说狄青听得潞花王将龙驹赏赐与他,心中大喜,拜谢道:启上千岁爷,既蒙惠赐,还要求赏一个驹名,未知可否?潞花王道:此马乃在月色光圆之下所得,即取名现月龙驹便了。

  狄青听罢,欣然下阶,与众侍臣站立。

  当时天色亮了,王爷吩咐。

  带龙驹入后槽?料。

  内侍领旨,牵驹而去。

  是日潞花王复诘询小英雄道:狄青,看你青年俊美,不意有此奇能,家中父母还存否?作何生理度日?几时得到仙山,拜着老祖为师?今朝降服了龙驹,免了园中忙乱,皆你之功力,明天奏知圣上,定有奖赏。

  狄青见问,即道:启禀千岁爷,小人祖上,原不是无名之辈,世籍山西太原府西河县小杨村。

  祖父狄元,曾为两广都堂。

  父亲狄广,官居总镇。

  不幸相继而亡。

  小人九岁便遭水难,母子分离,幸得仙师救至峨嵋山学艺,前后七载。

  上月七夕间,奉师命下山,一到汴京,自得亲人相遇,岂知亲人不见,反被奸臣谋害。

  

  当时潞花王还要再盘问他几句,忽闻说太后娘娘请千岁爷进见。

  他一路走回宫内,喜欣欣的朝见母后娘娘。

  太后开言道:王儿,方才宫监报明,已经有一位英雄汉收服了妖魔。

  潞花王道:臣儿禀知母后,此人年轻,武艺无双,名唤狄青,山西人氏。

  他家原非下等之人,世代为官,乃一位贵公子。

  又得仙师带至峨嵋山学艺。

  这英雄果然收服龙驹,此皆韩吏部所荐。

  狄太后听了道:此人名唤狄青,山西人氏么?潞花王道:山西省太原府西河县小杨村人。

  

  太后听了,沉吟自语道:我想小杨村地名,乃是我的家乡,一村中没有别姓,单有狄姓一家。

  且数年之前,只闻水涨山西,西河一县,全然淹没,料得我狄姓之人,尽遭水难,也未可知。

  莫非此少年英雄,从水中逃脱了不成?他又名狄青,有些蹊跷。

  便道:孩儿,你可问他祖上父亲名讳否?潞花王想了一会,道:儿也曾问过他,他说祖上名狄元,曾为两广都堂。

  父名狄广,官居山西总兵。

  当时狄太后一听此言,连说:不错,不错!言未毕,纷纷下泪,愁锁双眉,呼道:王儿,速传旨,令狄青进见。

  潞花王不明其意,忙问:母后传他进见何事?狄太后说道:王儿呀,据他所言家世,乃是为娘的嫡亲侄儿了。

  故要询他一个明白。

  潞花王听了,反觉惊骇,说道:既然如此,即宣呼他来,问个明白便了。

  即传旨召进狄青。

  太后娘娘坐于珠帘内面,潞花王坐于外边,狄青膝行而进,跪倒宫前,不敢抬头仰面。

  便有太监一名,传言道:狄青,太后娘娘问你,你是山西省人,哪一府?哪一县?哪一乡?哪一庄?祖宗三代名讳,官居何职?母亲何姓?如今在否?一一奏明上来。

  若有藏头露尾,不免自取罪戾。

  

  当下狄青不语,暗想:这太后娘娘,盘问得奇怪,因何盘诘起我的身世来?但其中意思,吾难猜测,且说出真情来,若论是吉是凶,只得听命于天了。

  于是将祖父母姓氏官职一一奏明。

  又说并无叔伯弟兄,止有长姐金鸳,早已出阁,次姐银鸾,早已夭亡。

  太后娘娘听到此处,便问道;你既无叔伯弟兄,可有姑母否?狄青答道:姑母是有的,只幼时闻母亲说,进入皇宫,早已归天了。

  太后娘娘闻言,暗暗惨然,泪珠滚滚,嗟叹一声。

  又暗思道:既说进入皇宫,为何又说早已归天了?于是又问道:你既知姑母故世,死于何时?得何病症而死?狄青道:只为先皇点选秀女,进朝时,小人年幼,不知详细。

  至稍长时,只闻母亲说,姑母进京之后,即已归天。

  

  原来此段情由,上书已经叙明,当时被选进宫时,圣上将狄氏赐配八大王,孙秀暗中播弄,狄广中其奸计,认真以为妹子已死,故狄公子长成八九岁,孟氏夫人也告知他姑母身死于进宫之后。

  如今狄青见问,即如是而对。

  狄太后听了,一时也猜摸不出,但其余说话,一一吻合。

  不觉肝肠欲断,带泪呼道:狄青,你既是狄广之儿,有何凭据?狄青一想,便道:禀上太后娘娘,小人有家传血结玉鸳鸯一只,幼年时,母亲与我佩系于身。

  曾记鸳鸯原有一对,雄的留下,雌的送与姑母进朝,但不知姑母故后,雌的落于何处。

  太后带泪,将身上所佩那只雌的鸳鸯摘下,命狄青将雄的献上来,仔细一看,真是一双无异,一色无分。

  太后娘娘看过此宝,传旨命将珠帘卷起。

  狄太后珠泪盈腮,抽身出外,连呼道:侄儿啊!狄青见如此光景,登时发呆惶恐,伏倒尘埃,开言不得。

  早有潞花王见母后唤他侄儿,自然不错的,即起立说道:请起!狄青道;千岁,小人乃一介贫民,还祈不要错认了。

  太后娘娘听了,带泪双手扶起狄青,呼道:侄儿啊,老身即是你的嫡亲姑母,你方才说的家世一一相符,且有这玉鸳鸯为证,不错的了。

  何用疑惑,速速起来相见。

  当下潞花王微微含笑对狄青道:真是骨肉重逢,不期而会,皆由天赐,何必多疑?即呼内侍备下香汤,侍狄爷沐浴,又命宫娥,取套衣冠。

  宫人启禀:千岁爷,不知用什么服式与狄爷更换?潞花王道:即取孤的服式,与狄爷更换便了。

  内监宫娥领旨去了。

  这里太后娘娘手挽狄青,呼道:我那侄儿,作姑母的今日与你相见,如见你爹娘一般。

  喜得你长成,得延一脉,生得仪表堂堂,威风凛凛,若非韩琦圆梦,逆龙作祟,今日怎能姑侄相逢?狄青呼道:千岁爷太后娘娘啊,吾实无姑母的,只恐错认了。

  狄太后言道:你方才说有姑母的,怎么又说没有,是何道理?狄青道:姑母原是有的。

  太后道:如今在何处?狄青原要说出已经身故,但思她如此相认,又不好如此说,只得转口道:只是进宫之后,一直信息全无,不知详细了。

  太后呼道:侄儿啊,我是你嫡嫡亲亲姑母,再无错讹的了。

  我生身故土是小杨村,与你父身同一脉,我父官居两粤都堂,有家传玉鸳鸯一对。

  况我进宫之后,并无差池,山西那时进宫秀女,并无第二个姓狄的,我想来决无舛错,你还疑惑不认么?此时尚有巧合成对玉鸳鸯足以为据,一些不差,雌的我所收拾,雄的你母谨藏,若非这玉鸳鸯,几难相信了。

  

  狄青暗忖,师父之言验了,果有亲人相见。

  于是连连叩首,呼道:姑母大人在上,侄儿不孝,罪大如天。

  只为侄儿九岁时,母子分离,六亲无靠。

  后得王禅老祖救脱水难,在峨嵋山学艺七年,今朝不期而会,与姑母相逢,何异旱苗得雨,枯木逢春,实在不胜欣喜。

  当时潞花王更喜形于色,上前拍拍狄青肩上道:太后与你初见,弟不知是表兄,多有委曲,以后只以弟兄称呼便了。

  狄青道:岂敢如此僭越,贵贱悬殊,决无此理。

  潞花王道:既是至亲,何分贵贱!狄太后道:侄儿且起来,沐浴更衣,再行相见。

  狄青领命,辞过太后母子,侍官领他沐浴慢表。

  当下狄太后呼道:王儿,你且看此鸳鸯好否?分别多年,今日始得成双。

  千岁爷将鸳鸯接来细看,连声称妙,只见血彩闪烁,口吐霞光,即说道:请问母后,此对鸳鸯,既是一件宝贝,不知此物产在何方?狄太后道:孩儿,此对鸳鸯,原出于北番外邦,进贡朝廷,先皇钦赐与你外公,为娘得了雌的,雄的留与你母舅。

  为娘时时想念雌雄两宝,以为没有会期,岂料鸳鸯今日重逢,追思昔日,倍觉惨然。

  潞花王道:这却为何?狄太后道:王儿有所不知,此对鸳鸯,狄门已经传了三世,真是镇家之宝。

  今日为娘见鞍思马,你外祖母与舅舅得病而亡,倒也罢了,只是你舅母遭殃被水而亡,骨肉沉流波底,不得共享安闲,哪得不伤心啊!潞花王禀道:母后且免愁烦,今喜得表兄长成,气宇不凡,外祖、舅父母留得英雄好后裔,此乃天不负善良之报。

  况表兄生得如此品貌昂昂,何难光前裕后。

  待明日进朝,奏知圣上,封他一员大将,还有哪个敢欺侮他?狄太后道:王儿,说什么武将,明朝传我之命,要当今封他一个王位。

  如若不封,说为娘的必定要动气了。

  潞花王应允,狄太后又道:韩吏部洞明奥理,圆梦准验,如今且请他回府去。

  若赠他金帛财宝,谅他也不领受,须奏知当今升调,以奖其劳。

  

  正言语间,狄青已沐浴更衣,穿着潞花王服式,看来愈觉威仪赫赫,即上前拜见姑母。

  太后娘娘见了,心花大放,当时表兄弟一同叙过礼,宫人内监,俱来叩见狄王亲。

  太后娘娘又呼侄儿,且往前殿会宴后,再来叙谈。

  狄青领命告辞,退往前殿去了。

  当时日已正中,潞花王带着笑脸,把情形传知韩吏部,着他先归衙署,候日加封,即差内官送他回府。

  此时韩爷喜悦万分,不觉暗暗称奇说:那知狄太后即狄广哥哥之妹,陈琳奉送回朝,已将二十年,老夫亦未深知,谁料我详梦,却如此神准。

  

  不表韩爷欣悦,却说潞花王陪伴狄青筵宴,弟兄开怀畅饮,自未刻言谈交酢,不觉斟酒数巡,已是时交二鼓。

  用过夜膳,潞花王传令内监宫人,不必多人在此伺候,只留下四名侍官,伺候狄王亲。

  潞花王辞别回官安寝慢表。

  却说狄青已经饮酒过多,虽酒量不低,他的酒性却不甚好。

  大凡酒量与酒性,却有两般之别,吃酒多而不醉者为之好酒量;吃酒多,醉而不狂暴者,谓之好酒性。

  狄青的酒量虽高,而酒性却也平常,前者在万花楼上打死胡公子,也因酒性平常之故,如今又要因酒后弄出事来了。

  当夜宴毕,已有三更时候,他仍未安寝,却于灯下想起了两个奸臣,因道:孙兵部庞太师啊,我与你一无瓜葛,又并无冤仇,为什么二次三番,要害我性命!越想越怒,大呼:可恼!可恼!你这两个恶毒之贼,真难涵容,今夜必要斩了这狠毒奸臣,以免后患。

  当时怒气冲冲,即要抽身,便呼侍官两人,快提灯笼,便要出府。

  侍官禀道:狄爷,时交三鼓了,要往哪里去?狄青到底醒中已醉,醉中又醒,暗想倘若言明要往杀孙兵部,他们必不肯与我去的,不若哄骗他们,便说道:往韩吏部府中去便了。

  

  欲知狄青如何杀孙兵部,且看下回分解。

  以上就是狄青演义第十六回:感知遇少年诉身世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2181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