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文: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属稷下学派,战国时代的宋尹学派的前驱。
关于尹文: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属稷下学派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尹文: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属稷下学派的这些相关资料:
尹文: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属稷下学派
尹文(前360年~前280年),尊称尹文子,齐国人。
战国时代著名哲学家。
接下来达达搜探秘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尹文与宋钘齐名,属稷下学派。
战国时代的宋尹学派的前驱。
尹文于齐宣王时居住在稷下,为稷下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与宋钘、彭蒙、田骈同时,都是当时有名的学者。
治理天下
尹文的学说,《庄子·天下篇》说它不累于俗,不饰于物,不苛于人,不忮于众,愿天下之安宁以活长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
他学说的中心思想是希望天下太平,社会安宁,人民安居乐业,达到温饱的小康世界,每个人在社会上都能够养活自己,同时还可以供养一下别人,就足够了,就可适可而止,不要有太多的欲望和企想,从而达到于心无愧,见侮不辱,既能对得住别人,也能对得住自己。
这就是治理天下的大道理。
宽容思想
尹文的思想,与宋钘大致相同,都提倡宽容即所谓恕道,教导人们勿要争斗,主张对别人的态度甚至侮辱也要能够容忍,不要因小失大而为此发火暴怒;要反对战争,化干戈为玉帛,提倡以忍为上。
他认为,大道容众,大德容下,对百姓、对臣民,只要讲究宽恕忍让的道德,并奉为最高尚的东西,事情就好办了。
事情越少越好办,办事情的手续越简便越能找出前因后果,掌握重点。
一个做国君的人,必须做到无为而治,这样才能够容天下;容天下就可得民心。
而容天下的最好办法就是深见侮而不斗,在这个原则下,做到有功则赏,无功则罚,这样才能审时度势,名实相副,这就是道用则无为而自治的道理,即道家创始人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的无为而治思想。
无为而治
尹文认为,要做到无为而自治,名实相副,就要坚持做到仁、义、礼、乐,名、法、刑、赏这八条。
这八条,都是五帝三王的治世之术。
因此,对于博施于物的仁,以道之;对于以立节行的义,以宜之;对于以行恭谨的礼,以行之;对于以和情志的乐,以和之;对于以正尊卑的名,以正之;对于以齐众异的法,以齐之;对于以威使服的刑,以威之;对于以劝忠能的赏,以劝之。
并且,他认为这八个标准(八术)无隐于人而常存于世,使大家都掌握了,就能够达到天下大治,这就是老子所说的以政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从而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所谓无为而治的理想境界。
尹文的思想,是以道家无为而自治的思想为主,融合了儒家的思想因素。
尹文所说的大道容众,大德容下的所谓恕道,与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儒家的恕道思想,是一致的。
只是,其中突出了名实思想,即所谓深见辱而不斗,名实审也。
尹文认为,大道无形,称器有名。
尹文所说的名,就是正形,使名实相副。
尹文说:形正由名,则名不可差,而且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
他引用孔子的话说:故仲尼云:‘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也。
’这样,他的无为而自治的思想不仅与恕道联系在一起,而且也与名实思想联系在一起。
这些哲学上的命题,在儒家思想中都能找得到。
尹文又引用老子的话说:道者,万物之俱,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宝,是道治者,谓之善人。
籍名、法、儒、墨者,谓之不善人。
他认为善人与不善人,名分日离。
这就指出了二者之间的差别。
他认为,有形者必有名,反过来,有名者未必有形,因此,有理无益于治理国家的事,君子弗言;有能力办到的事而对于治事没有好处,这样的事君子弗为。
他要求人们做事情要看对于国家和人民是否有益,从而做到名实相副。
否则,便会相乱。
因此,道不足以治则用法,法不足以治则用术,术不足以治则用权,权不足以治则用势。
一切要按名实相副的次序办事,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势用则反权,权用则反术,术用则反法,法用则反道,道用则无为而自治。
达到致世经用的目的。
尹文不仅在伦理学上用恕道容忍别人,做到见辱而不斗;而且还用大道容众,大德容下的恕道思想反对战争,提倡无为而能容天下,这不仅与儒家思想相通,而更重要的是与老子的无为而治的尚柔精神一脉相承。
以上就是尹文: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属稷下学派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21781.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