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视探索

古典文学名著太平御览:周郡部卷十

来源:达达搜探索 时间:2022-07-30 12:45 阅读

  古典文学名著太平御览:周郡部卷十,厥土惟黄壤,厥田惟上上,厥赋中下。

  关于古典文学名著太平御览:周郡部卷十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古典文学名著太平御览:周郡部卷十的这些相关资料:

古典文学名著太平御览:周郡部卷十

古典文学名著太平御览:周郡部卷十

  《太平御览》是宋代著名的类书,为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奉敕编纂,始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成书于太平兴国八年(983)十月。

  《太平御览》采以群书类集之,凡分五十五部五百五十门而编为千卷,所以初名为《太平总类》;书成之后,宋太宗日览三卷,一岁而读周,所以又更名为《太平御览》。

  全书以天、地、人、事、物为序,分成五十五部,可谓包罗古今万象。

  书中共引用古书一千多种,保存了大量宋以前的文献资料,但其中十之七八已经亡佚,更使本书显得弥足珍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

  那么下面达达搜探秘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周郡部·卷十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关西道

  雍州

  《尚书·禹贡》曰:黑水、西河惟雍州。

  厥土惟黄壤,厥田惟上上,厥赋中下。

  (田第一,赋第六,人功少。

  )厥贡惟球、琳、琅玕。

  (球、琳皆王名。

  琅玕,石而似珠。

  )

  《文耀钩》曰:岐、华已北,龙门积石,南至三危,雍州也。

  《春秋说题辞》曰:秦金精坚,故秦俗亦坚。

  《春秋元命苞》曰:雍,壅也;东距蒲坂,西有汉中,南含高山,北阻居庸是

  《释名》曰:雍州,在西山之内。

  壅,翳也。

  应劭注《汉书》曰:四面积高曰壅。

  李巡注《尔雅》曰:河西其气蔽壅也。

  《晋太康地志》曰:雍州西北之地,阳所不及,阴气壅遏,故以为名。

  《吕氏春秋》曰:西方为壅州。

  《三辅黄图》曰:始皇表河以为秦东门,表汧以为秦西门。

  《地理通说》曰:东自同、华,略河西北;西自岐、陇,会原极于此,尽其地,挟沣、灞,据函、崤,方千里,得百二之固。

  《史记》:苏秦说秦惠王曰:"秦四塞之国,被山带河,外有洪河之险,西有汉中、巴蜀,北有代、马之利,此天府也。

  "

  又曰:献公徙居栎阳。

  孝公用商鞅,作咸阳,筑冀阙,徙都之。

  《货殖传》曰:关中由汧、雍以东至河、华,膏壤沃野千里,自虞、夏之贡,以为上田。

  《汉书》曰:秦形胜之国也,带河阻山,悬隔千里。

  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

  (言秦地险固,二万人足敌诸侯百万人也。

  )地势便利,以其下兵於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瓴,盛水瓶也。

  居高屋之上而播瓴水,言其向下之势易也。

  )

  又娄敬说高祖曰:"陛下都洛阳,岂欲与周室比隆哉?周之都洛,阳为天下之中,四方纳贡,道里均,有德则易以王,无德则易以亡。

  今陛下欲比隆成康之时,为不侔矣!且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变急,百万之众可具。

  故秦膏腴之地,以为天府。

  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故地可全而有也。

  夫与人斗,不扼其吭,而拊其背,未能相胜。

  今陛下入关而都之,此亦扼天下之吭而拊其背也。

  "高祖以问群臣,群臣皆山东人,争言周王数百年,秦二世而亡。

  高祖疑未能决。

  及留侯言明入关便,即日车驾西都关中。

  又《百官表》曰:内史,周官。

  秦因之,掌治京师。

  景帝二年分置左右内史。

  右内史太初元年更为京兆尹。

  又《东方朔传》曰:三辅之地,南有江、淮,北有河、渭,汧、陇以东,商、洛以西,厥壤肥饶。

  此所谓天府陆海之地也。

  《后汉书》曰:董卓徙都长安,谓陈纪曰:"三辅平敞,四面险固,土地肥美,号曰陆海。

  "

  《三辅黄图》曰:太初元年,以渭城以西属右扶风,长安以东属京兆尹,长陵以北属左冯翊,以辅京师,谓之三辅。

  《关中记》曰:秦西以陇关为限,东以函谷为界,二关之间谓之中地,地东西方千馀里。

  《十道志》曰:雍州,京兆郡。

  《禹贡》九州之一。

  舜置十二牧,雍亦在焉。

  周武王都丰、镐。

  平王东迁,以岐、酆之地赐秦。

  孝公始尹咸阳。

  秦兼天下,置内史以领关中。

  项籍灭秦,分其地为三:以章邯为雍王,都废丘;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董翳为翟王,都高奴;谓之三秦。

  高祖入关,定三秦,复为内史。

  武帝改为京兆尹。

  华州

  《十道志》曰:华州,华阴郡,置在郑县。

  《禹贡》雍州之域。

  《元和郡县图》曰:周为畿内之国,郑桓公始封之邑,其地一名咸林。

  春秋时为秦、晋之地。

  战国时为秦、魏二国之境,西岳华山在焉。

  秦为内史地。

  汉为京兆尹。

  《国语》曰:郑桓公为周司徒,食菜咸林也。

  《左传》曰:晋侯许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南及华山。

  《史记》曰:秦武公十一年,初县北郑。

  《汉志》曰:郑,属京兆尹。

  周宣王弟郑桓公邑。

  师古曰:幽王既败,郑桓公死之,其子武公与平王东迁也。

  《尔雅》曰:河南曰华。

  西南之美者,有华山之金玉焉。

  《魏志》曰:董卓迁都长安,华歆求出为下邽令。

  《史记》曰:秦始皇三十六年,东游海上,遣使关中,至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我遗镐池君。

  "(事具璧门。

  )

  《水经》曰:渭水东经平舒城,即江神返璧於华阴平舒道,遗镐池君之处也。

  《尚书·泰誓》曰: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

  《左传》曰:晋使詹嘉处瑕,以守桃林之塞。

  (杜曰:今华阴东潼关是也。

  )

  同州

  《元和郡县志》曰:同州,冯翊郡。

  《禹贡》雍州之域。

  春秋时属秦,本大荔戎国,秦获之,更名曰临晋。

  七国时属魏。

  秦并天下,为京兆、冯翊、扶风并内史之地。

  汉为河上郡,复为内史,武帝更名左冯翊郡,后改为同州。

  以春《书》云:"沣水攸同",故名之也。

  《十道志》曰:汉王定三秦,关中置三郡,以塞国为河上郡。

  后罢三郡以为内史,武帝改为左冯翊。

  应劭《汉官解诂》曰:冯辅翊蕃,故以为名。

  《水经》曰:洛水东南经沙阜北,其阜东西八十里,南北三十里,俗名沙苑。

  《史记》曰:魏文侯十六年,伐秦,筑临晋。

  《十六国春秋》曰:符健时,河渭溢,蒲津监寇登得一履於河中,长七尺。

  健叹曰:"复载之内,何所不有!"

  《穆天子传》曰:阳纡之山,何伯冯夷之所都。

  《汉志》曰:临晋县,有河水祠。

  又《郊祀志》:祠河於临晋。

  《博物志》曰:冯夷,华阴人,得道水仙,为河伯。

  《左传》曰:秦、晋战于彭衙。

  (注曰:冯翊,郃阳县,西北有衙城。

  )

  又曰:秦伐晋,晋使吕相绝秦曰:"俘我王官,翦我羁马。

  "(羁马,今在郃阳,王官,今在澄城。

  )

  《汉书》曰:宣帝微时,尝困莲勺卤中。

  如淳曰:为人所辱也。

  莲勺有盐池,名曰卤中。

  又《汉志》曰:属冯翊。

  《汉志》曰:郃阳,属左冯翊。

  在郃水之阳,即《大雅·大明》之诗曰:"在郃之阳"。

  岐州

  《元和郡县图》曰:岐州,扶风郡。

  今为凤翔府。

  《禹贡》雍州之域。

  春秋战国时为秦都,属内史。

  高帝更名中地郡,复属内史。

  景帝更名主爵都尉。

  武帝改右扶风,所以扶助京师行风化也。

  《史记》曰:秦文公作鄜畤。

  灵公作吴阳上畤,又作下畤。

  (今郡内有三畤原。

  )

  又曰:始皇二十七年,巡陇西、北地,出笄头山,过回中。

  (回中,在扶风郡。

  )

  《汉书》曰:文帝十四年,匈奴入萧关,杀北地都尉,烧回中宫,候骑至雍。

  《水经》曰:郿县有积石原。

  魏青龙二年,诸葛亮出斜谷,与司马宣王屯渭南。

  郭洎算亮必争北原,遂先据之。

  亮至,果不得上。

  又《魏氏春秋》曰:亮据渭南,宣王谓诸将曰:"亮若出武功,依山东转,是其勇也。

  若西上五丈原,即诸君无事矣。

  "亮果屯北原。

  (五丈原,亦在郿)

  《国语》曰:周之兴也,鸑鷟鸣於岐山。

  (今岐山县是。

  )

  《三秦记》曰:陈仓山上有石鸡,与山鸡不别。

  赵高烧山,鸡飞去而石鸡不去,晨鸣山头,声闻三十里,或云王鸡。

  耀州

  《五代史》曰:耀州,本京兆府华原县,唐末李茂贞据凤翔僣行墨制,建为耀州。

  以义胜为军额,命温韬为节度使。

  乾州

  又曰:本唐之奉天县也,唐末李茂贞建之为州。

  后因之不改。

  陇州

  《元和郡县图》曰:陇州,汧阳郡。

  《禹贡》雍州之域。

  秦文公所都。

  汉为汧县,属右扶风。

  《禹贡》曰:导汧及岐,至於荆山。

  《说文》曰:陇,天水大坂名也。

  《三秦记·俗歌》曰: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

  又曰:陇,渭西关也。

  其阪九回,不知高几许,欲上者七日乃得越。

  《汉志》曰:隃麋,属右扶风。

  即今之汧阳县。

  邠州

  《元和郡县图》曰:邠州,新平郡。

  《禹贡》雍州之域。

  公刘所居之地。

  秦为内史地。

  汉为右扶风。

  本作豳字,开元中以豳与幽字相涉,改为邠。

  《汉志》曰:栒邑,属右扶风。

  有豳乡,《诗》豳国,公刘所都也。

  《左传》曰:毕、原、丰、郇,文之昭也。

  《十六国春秋》曰:符坚时,新平人王雕陈图谶,王猛以为左道惑众,劝坚诛之。

  雕临刑上疏曰:"臣师刘湛明於图记,谓臣曰:'新平应出帝王宝器。

  '愿陛下志之。

  "后果获玉器焉。

  《十道志》曰:宜禄县,本汉鹑觚县。

  后魏又分置东阴盘县。

  《周地图记》曰:秦使蒙恬北筑长城,又於北原筑城,以觚奠酒而祭,有鹑飞止觚上,因以名县。

  今有鹑觚原。

  《元和郡县图》曰:新平,本汉漆县。

  《后汉书》曰:建武八年,隗嚣攻略阳。

  上至漆,进止未定,会马援夜至,上喜,问之。

  援聚米以为山谷於上前,指军所从入。

  上笑曰:"虏在吾目中矣。

  "

  泾州

  《元和郡县图》曰:泾州,安定郡。

  《禹贡》雍州之域。

  春秋时属秦,始皇时属北地郡。

  汉置安定郡。

  《宋永初山川记》曰:安定处山谷之间,昆戎旧壤,迫近夷狄,修习武备,人皆以驰射为事。

  《国语》曰:周恭王游於泾上,密康公从,有三女奔之。

  其母曰:"必致之於王。

  夫兽三为群,人三为粲,美之物也。

  众以美物归汝,而何德以堪?王犹不堪,况汝?小丑小备物,终必亡。

  "康公不献王,王灭密。

  (地有阴密城。

  )

  《诗·大雅》曰:密人不恭,敢拒大邦。

  宁州

  《元和郡县图》曰:宁州,彭原郡。

  《禹贡》雍州之域。

  当夏之衰,公刘邑焉。

  周时为义渠戎王国。

  至秦昭王杀义渠戎王,并其地;始皇时为北地郡。

  汉因之。

  《汉志》曰:泥阳,属北地郡。

  莽曰泥阴,应劭曰:"泥水出郁郅北蛮中。

  (《十道志》:后汉改泥阳为富平,后魏又改定平。

  )

  又曰:义渠道,属北地郡。

  莽曰义沟。

  《史记》曰:夏道衰,而公刘失其稷官,变於西戎,邑于邠。

  至秦缪公得由余,西戎八国服于秦。

  梁山、泾、漆之北有义渠氏、朐衍之戎筑城郭以居,秦稍蚕食,至于惠王,遂拔义渠二十五城。

  秦昭王杀义渠戎王,於是秦有北地、陇西、上郡之地。

  庆州

  《元和郡县图》曰:庆州,顺化郡。

  《禹贡》雍州之域,古西戎地。

  夏稷子不窋居之,今有不窋故城在焉。

  春秋时义渠戎王国。

  始皇时为北地郡。

  《汉志》曰:郁郅,属北地郡。

  有牧师苑官。

  莽曰功著。

  《周地图记》曰:郁郅城,今名尉季城,在白马岭两川交口。

  《水经》曰:尉季亦曰不窋,疑郁郅之讹也。

  《十道志》曰:乐蟠县,本汉略畔道也。

  《汉志》曰:略畔道,莽曰延年。

  道有略畔山,俗呼曰各盘,音讹耳。

  原州

  《元和郡县图》曰:原州,平凉郡。

  《禹贡》雍州之域。

  春秋时地属秦,始皇时属北地郡。

  汉为安定郡。

  《汉志》曰:高平,属安定郡。

  莽曰铺陆。

  班固《安丰戴侯颂》曰:高平第一,帝临我师。

  《汉书》曰:汉文十四年,匈奴入萧关,杀北地都尉。

  《十道志》曰:在原州。

  《后汉》曰:隗嚣使牛邯守瓦亭关。

  《十道志》曰:萧关瓦亭在平凉郡。

  灵州

  《元和郡县图》曰:灵州,灵武郡。

  《禹贡》雍州之域。

  春秋战国属秦,秦并天下,为北地郡。

  汉高为富平县地。

  《汉志》曰:灵武,属北地。

  莽曰威武。

  惠帝四年置灵州。

  有河奇苑、号非苑。

  师古曰:水中可居曰州。

  此地在河洲,随水高下,未尝沦没,故号灵州。

  河奇二苑皆在焉。

  《十道志》曰:灵州有赫连勃勃所置果园。

  《水经》云:河水北有薄骨律镇,城在渚上,旧赫连城也。

  桑果榆林,列植其上,故谓之果林。

  《图经》曰:周宣政和二年,破陈将吴明彻,迁其人於灵州。

  江左之人崇礼好学,习俗皆化,因谓之塞北江南。

  盐州

  《元和郡县图》曰:盐州,五原郡。

  《禹贡》雍州之域。

  春秋时戎狄地。

  秦属梁州。

  汉置五原郡。

  地有原五,因而名之。

  《史记》曰:梁山漆、沮之北有义渠、朐衍之戎。

  即此地。

  《汉志》曰:马岭,属北地郡。

  以川形似马领,故以为名。

  《十道志》曰:马岭,今盐州地。

  《元和郡县图》曰:后魏为西安州。

  以其有盐池,又改为盐州。

  鄜州(音夫)

  《十道志》曰:鄜州,洛交郡。

  《禹贡》雍州之域。

  春秋时秦地,始皇时为上郡。

  汉为上郡雕阴县地。

  《史记》曰:秦文公畋于汧、渭之间,梦黄蛇首上鄜。

  以为上帝之徵,遂於鄜立鄜寺,祠白帝也。

  《汉书》云:匈奴南侵至朝那,肤施,即此地也。

  《汉志》曰:雕阴,属上郡。

  有雕阴山。

  坊州

  《元和郡县图》曰:坊州,中部郡。

  《禹贡》雍州之域。

  春秋时翟国。

  秦属内史。

  汉为右冯翊翟道县之地。

  符、姚时置杏城。

  周置马坊。

  唐高祖因置坊州,取马坊为名。

  《汉书》曰:朔方为西部都尉,休屠为北部都尉,搜渠为中部都尉。

  《郡国志》曰:鄜城,本三秦高奴之地,翟道故城即今郡城是也,俗谓之高楼城。

  《穆天子传》曰:癸酉,天子命驾八骏之驷,造父为御,翔行经翟道,升於太行。

  《元和郡县图》曰:宜君县,前秦苻坚於祋祤县故城置之。

  延州

  《元和郡县图》曰:延州,延安郡。

  《禹贡》雍州之域。

  春秋时白狄所居。

  秦、汉属上郡高奴之地。

  项羽以董翳为翟王,居高奴,即其地也。

  《汉志》曰:肤施,属上郡。

  有五龙山。

  《水经》曰:渭水东经高奴水。

  《汉志》:高奴水合丰林水谓之清水。

  丹州

  《元和郡县图》曰:丹州,咸宁郡。

  《禹贡》雍州之域。

  春秋时为白翟所居。

  秦、汉为上郡地。

  《隋图经集记》曰:义川盖春秋时白翟也。

  其俗语云丹州白窒,即白翟讹也。

  绥州

  《元和郡县图》曰:绥州,上郡。

  《禹贡》雍州之域。

  春秋白翟所居。

  七国时属秦,秦并天下,为上郡。

  汉初属翟国,复改为上郡。

  《山海经》曰:上郡有疏属。

  二负之臣曰危,危与二负杀窫窳,帝梏之疏属之山。

  即此也。

  银州

  《元和郡县图》曰:银川,银川郡。

  《禹贡》雍州之域。

  春秋时白翟地。

  秦为上郡。

  汉为河西郡圁阴县也。

  《前汉志》曰:圜阴,属西河郡。

  莽曰方阴。

  师古曰:圜字本作圁,县在圁水之阴,因以为名也。

  今有银川、银水,即是旧名犹存,但字变耳。

  《耆旧传》:骢马城即银川城也。

  符秦建元元年,自骢马城巡抚夷狄。

  麟州

  《元和郡县图》曰:《禹贡》雍州之域。

  秦、汉为云中郡。

  隋为胜州。

  天宝中,分胜州地置麟州。

  《晋太康地记》曰:自北地郡北行九百里,得五原塞即此地。

  后汉光禄徐自为出五原塞数百里,筑城鄣,列亭至卢山。

  即今县北光禄塞是也。

  夏州

  《元和郡县图》曰:夏州,朔方郡。

  《禹贡》雍州之域。

  春秋及战国时,属魏。

  秦并天下,属上郡。

  汉武分置朔方郡。

  《诗》曰:王命南仲,城彼朔方。

  《汉书》曰:武帝元朔二年,遣将军卫青将兵击匈奴,出云中,至高关,遂至符离。

  收河南地,置朔方、五原郡。

  (符离,汉北塞名。

  )

  《十六国春秋》曰:赫连勃勃於朔方县筑大城,既成,下书曰:"今都城已建,宜立美名,朕方统一天下,君临万国,宜以统万为名。

  "

  郦元《水经注》:统万城,赫连勃勃蒸土所筑。

  又曰:朔方县有契吴山,赫连勃勃北游登之,叹曰:"美哉斯阜!临广泽而带清流。

  吾行地多矣,自马岭以北,大河以南,未有若此之善者也。

  "

  《汉书》曰:武帝收河南置朔方、五原郡。

  公孙弘数谏,以为罢弊中国以奉无用之地。

  上使朱买臣等难弘,发十策,弘不得一。

  由是城之,自此为关中根抵。

  《汉志》曰:朔方,治窳浑。

  莽曰沟搜。

  窳浑有道,西北出鸡鹿塞。

  又曰:三封,属朔方郡。

  今长泽县有三封故城。

  丰州

  《元和郡县图》曰:丰州,九原郡。

  《禹贡》雍州之域。

  秦、汉上郡地。

  胜州

  《元和郡县图》曰:胜州,榆林郡。

  《禹贡》雍州之域。

  春秋时戎狄地。

  战国时晋、赵地。

  秦、汉为云中郡。

  《秦本纪》曰:始皇十三年,伐赵,取云中,因以为郡。

  《续汉书·郡国志》曰:云中郡,领云中、咸阳、旗陵、沙南、北兴、武泉、原阳、定襄、武进、成乐十一县。

  以上就是古典文学名著太平御览:周郡部卷十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2166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