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蜀汉丞相,在这次战役中,刘备被当时名不见经传的东吴将领陆逊所败。
关于作为蜀汉丞相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作为蜀汉丞相的这些相关资料:
作为蜀汉丞相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
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那么下面达达搜探秘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诸葛亮明知道刘备不该发动夷陵之战,他为何不劝阻,有何难言之隐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夷陵之战是刘备和孙权之间的一次关键的战役,它也被列入三国的三大战役之一。
在这次战役中,刘备被当时名不见经传的东吴将领陆逊所败。
这一次战役,蜀汉和东吴两败俱伤。
那么,当时作为蜀汉丞相的诸葛亮难道没有看到这场战役的危害吗?他为什么不去劝谏刘备呢?
一、刘备和孙权战争的起源。
在江陵之战时,东吴撕毁了和蜀汉的盟约,偷袭占领了蜀国所管辖的荆州。
在这次战役中,吕蒙采取了装病麻痹关羽,白衣渡江偷袭对手,优待敌军家属瓦解军心,层层设伏穷追猛打的种种手段,全歼了关羽的大军,并擒杀了关羽。
这使得东吴和蜀汉结下了深仇,不是用外交辞令可以化解的。
在孙权擒杀关羽前后,也预料到可能会和刘备兵戎相见。
他为此在外交上做了准备,结好曹魏,一方面借助曹魏的力量,一方面希望能够将祸水引向曹魏。
在袭取荆州前,孙权就偷偷向曹操投降,并结下姻亲。
在袭取荆州的时候,孙权先向曹操写信,打着为曹操效力的名义要求讨伐关羽。
在擒杀关羽之后,孙权又将关羽的首级送往曹操那里报捷,对外显示是受了曹操的指使杀了关羽。
最后,孙权向曹操写信,推举曹操称帝,想要让刘备去讨伐篡汉的曹操。
但是,老奸巨猾的曹操并没有上孙权的当。
他对孙权和刘备之间始终抱着坐山观虎斗的态度。
孙权写密信要袭取荆州,还请曹操不要泄露机密,曹操则将密信一式两份,一封射进樊城曹仁的军中,一封则射进关羽的军营。
在关羽得知孙权袭取荆州赶忙撤军时候,曹操下令前线的曹军不得追杀关羽。
在得到孙权献来的关羽首级时,曹操用诸侯之礼厚葬之。
至于最后,孙权劝曹操称帝,曹操则根本就置之不理。
这使得孙权嫁祸之计不成,下一步蜀汉的战争矛头指向何方,就要看刘备的选择了。
刘备在丢失荆州后,也在进行着报仇的准备。
不过,接下来发生的一些事件,耽搁了刘备的行动。
曹操在不久后便病死了,接下来曹丕便篡汉建立了曹魏政权。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继续汉统,打起兴汉安刘的旗帜,刘备也随之称帝,建立了蜀汉政权。
这样一来二去,等到刘备准备对外用兵的时候,已经是两年以后的事了。
二、刘备选择战争对象的理由。
本来在荆州丢失的时候,刘备报仇的对象就只有孙权一家。
可是,当刘备称帝后,他面对的敌人变成了两家。
孙权是背信弃义的夺取荆州,杀死了自己最得力的大将关羽,而曹丕则是篡汉建立了曹魏。
这两家敌人应该选择哪一家,就成为了刘备面临的问题。
如果从当时刘备的军事准备来说,攻打曹丕是比较容易的。
这是因为在夺取汉中后,刘备就已经开始了北伐秦川的准备。
他派魏延防守汉中,而将张飞和马超都驻扎在北部方向上。
他封马超为凉州牧,委任他夺取凉州的重任。
在后方的建设上,刘备征发大批民夫,从成都到白水关,修筑四百多处馆所驿站,为北伐做准备。
因此,在军事部署上,刘备已经做好了准备。
同时,刘备一直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如今曹丕篡汉,君父之仇,不共戴天。
讨伐曹丕,出师有名。
而且在出兵的过程中,由于曹丕刚刚篡汉,刘备还可以得到心怀汉室的百姓拥护。
如果曹丕的统治稳定下来,一切就未可知了。
但是,刘备最后还是选择了讨伐孙权,刘备做出这样的选择无非是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为了建国立威。
在失去了荆州之后,刘备的蜀汉已经成为三国中势力最小的国家。
刘备建立蜀汉后,首先要建立蜀汉的威信。
为了这个目的,刘备就要发动对外的战争,来显示自己的国力充沛。
二是为了关羽报仇。
关羽是跟随刘备多年的老部下,对刘备忠心耿耿。
他曾经拒绝了曹操的拉拢,千里走单骑回归刘备的手下。
用当时人的评价就是,刘备和关羽义为君臣,情同父子,如果刘备不能为关羽报仇,会引发那些最忠心于他,跟随时间最久的部下们的不满。
三是难易程度和收获不同。
如果兵出秦川,刘备就要面对曹魏和东吴的夹攻。
当时东吴已经向曹魏称臣,如果刘备出兵秦川,蜀汉很可能会面对北有曹魏的抵抗,东有东吴的袭击,面对两个敌人。
如果对东吴发动进攻,刘备就只需要面对东吴一个敌人。
由于战场的限制,曹魏是无力对蜀军发动进攻的。
而且当时吕蒙已死,刘备身经百战,对东吴剩下这些将领的能力十分了解。
他有信心战胜东吴,取得胜利。
如果北出秦川,刘备即便是拿下关中,从地理位置和经济收获上,关中都不能和荆州相比。
关中由于连年战乱,加上曹操迁移征调,已经是一片荒芜。
就算是拿下秦川,也对蜀汉没有多少好处。
荆州则不同,开发程度和地理环境要好得多。
刘备认为自己在荆州的时候,对当地百姓多有恩德,也能够得到当地百姓的支持。
从以上这些原因出发,刘备选择了出兵东吴,发动了夷陵之战。
三、诸葛亮为何没有劝谏刘备。
虽然刘备对发动夷陵之战的考虑很周密,可是,他的考虑多是从战术的层面上出发,而不是从战略层面上出发的。
他虽然考虑到,打败东吴,夺回荆州的可能性很大,但是,从战略上来说,蜀汉和东吴发动战争是根本错误的。
在当时曹魏一家独大,蜀汉和东吴弱小的情况下,只有两家联合起来,共抗曹魏,这才会有出路。
刘备发动对东吴的战争,造成两个弱国自相残杀,最后不管是谁胜利,都会落得个两败俱伤的下场。
这样,蜀汉和东吴只会更弱,而在旁边的曹魏则渔翁得利,越来越强。
蜀汉和东吴被曹魏灭亡的命运就无法改变了。
那么,作为《隆中对》的制订者,作为蜀汉首屈一指的战略家,诸葛亮会看不到这一点吗?他当然能够看到这一点,而且从历史记载来看,诸葛亮还是反对这次战役的。
可是,为什么在历史上没有看到诸葛亮劝阻刘备呢?
这是因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是诸葛亮知道自己劝不住。
诸葛亮在加入刘备阵营之后,刘备对他十分信任,委以重任。
诸葛亮既管内政,又管外交,为刘备的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刘备的阵营里,刘备已经将文官之首的位置留给了诸葛亮。
在军事行动上,刘备并不依赖诸葛亮。
他先开始是自己亲力亲为,比如在博望坡火烧夏侯惇就是刘备的杰作。
当时曹操的将领来攻打刘备,刘备轻蔑的说,你们来多少都不是我的对手,除非是曹操亲自来。
到了后来,刘备有了庞统、法正为谋主,就如同如虎添翼一般。
在庞统、法正的协助下,刘备取得了夺取西川和汉中的胜利。
诸葛亮心里知道,军事行动上,只有法正能够劝阻刘备。
如今法正已死,刘备是不会听从自己的劝告的。
因此他就不劝阻刘备了。
第二个原因是诸葛亮要顾全大局。
诸葛亮的身份地位在蜀汉政权中是不一般的。
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政局带来影响。
所以说,诸葛亮即便是反对刘备的意见,他也不能明确的公开发表出来。
诸葛亮只能采取迂回的策略。
他对东征不发表意见,就已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刘备和诸葛亮两人都心知肚明。
诸葛亮还默许赵云和黄权直接向刘备表示反对意见,刘备没有采纳他们的意见,这样诸葛亮也就已经做到仁至义尽了。
第三个原因是诸葛亮要避嫌。
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在东吴为官,虽然刘备和孙权对他们兄弟都十分信任,但是人言可畏,不能不避嫌。
诸葛瑾在当时还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写信劝阻刘备不要对东吴用兵。
在信中,诸葛瑾的意见基本和赵云、黄权的一致,可是,这样的空言对刘备有什么用处呢?东吴夺了刘备的地,杀了刘备亲如手足的大将,然后连一点表示都没有,仅仅光靠诸葛瑾的一封信就阻止得了刘备的报复吗?可以说,诸葛瑾的信,只会增加刘备的愤怒,坚定东征的信念。
诸葛亮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去劝阻刘备。
他对刘备的劝阻只能对蜀汉政权造成更不利的后果。
所以,由于上面的这些原因,诸葛亮就没有去出面劝阻刘备了。
结语:
在经过长期的准备后,刘备发动了对东吴的战役,这场战役后来因为发生的地点,被称为夷陵之战。
在这场战役中,东吴的将领陆逊,采取先退一步,再进行反击的战术。
他先退出山区,把几百里的山区让给刘备,让它成为刘备的负担。
然后,陆逊在夷陵地区坚守不战,一直把刘备拖得兵力疲惫沮丧,刘备也无计可施的状况。
刘备为了避暑,将军队带入丛林地带扎营,被陆逊抓住机会,以火攻打败。
蜀军损失惨重,多年积攒的军事实力毁于一旦,只有少部分兵力和刘备得以撤回。
因为夷陵之战的惨败,使得蜀汉政权陷入风雨飘摇之中,刘备也因此病死于白帝城。
在临去世的时候,刘备托孤于诸葛亮。
但是,由于蜀汉损失太大,虽然诸葛亮力挽狂澜,将蜀汉政权重新稳定下来,可也无力回天了。
以上就是作为蜀汉丞相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20158.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