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视探索

为什么明朝会实施里甲制度 黄册里甲制度

来源:达达搜探索 时间:2022-07-18 16:21 阅读

  为什么明朝会实施里甲制度,制度简介里甲制度是明朝的基层组织形式。

  关于为什么明朝会实施里甲制度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为什么明朝会实施里甲制度的这些相关资料:

为什么明朝会实施里甲制度

为什么明朝会实施里甲制度

  众所周知里甲制度是明朝的基层组织形式。

  也是明朝政府推行黄册制度的基础之一。

  那么为什么明朝会实施里甲制度?下面达达搜探秘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明初,明太祖制定一百十户为一里的规定是为了便于黄册制度的推行及完善地方机构等原因,而以一百十户为一里的编制有其特定的作用。

  制度简介

  里甲制度是明朝的基层组织形式。

  也是明朝政府推行黄册制度的基础之一。

  关于里甲制的编制,众多的学者普遍认为一百十户为一里是定制,且它一直保留至里甲制的瓦解。

  明初,明太祖制定一百十户为一里的规定是为了便于黄册制度的推行及完善地方机构等原因,而以一百十户为一里的编制有其特定的作用。

  实行原因

  明朝初期,开国皇帝朱元璋试图通过推行里甲制度规范地方社会的权力结构,形成以安分守法的地主富民为乡村社区领导层的社会政治秩序。

  但这一理想化的制度设计很难长期维持下去。

  到明代后期,特别是到晚明,在一系列因素——如人口数量的增长和迁移率的提高,乡村社区成员之间贫富分化程度的加剧,商品经济发展对乡村社会的冲击和影响等等——的综合作用下,建立在里甲体制上的原有乡村社区呈现出明显的分解趋势,粮长、里长之类的职役性地方精英的社会地位大幅衰落,乡村社会的支配权力转移到绅士、土豪等非职役性地方精英手中。

  这一现象是晚明社会变迁总体进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编制方法

  为了全面地把握晚明乡村社会结构与控制机制的种种变化趋势,有必要首先讨论一下作为明代乡村统治的基本组织的里甲制度,以及这一基层组织体系在明代后期日益陷于分解的境况。

  明朝建立后,并未立即制定统一的基层组织框架,各地的乡里组织有的是从元朝延续下来的,也有的是重新组编或创立的。

  到洪武十四年(1381),朝廷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里甲制度,乡村社会原有的基层组织基本上都被整合到这个统一的制度框架中。

  里甲的编制方法,是每110户编为1里,由丁粮最多的10户担任里长,其余100户则称为甲首。

  各里中无力承担差役的鳏寡孤独人户,则带管于110户之外,称为畸零户。

  10名里长以10年为一个周期轮流应役,先后顺序根据丁粮多寡预先编排,每年由1名里长率领10名甲首应当差役,并负责管摄一里之事。

  洪武二十四年(1391)第二次攒造黄册时,又规定组编里甲时应维护都这种原有的乡村区划的完整性。

  比如一都有600户,将550户编为5里,剩下的50户则分派于本都,附各里长名下带管当差,不许划拨别都人户补凑。

  对于年老、残疾、10岁以下的幼童、寡妇以及外郡寄庄人户,则仍编为畸零户。

  这样,110户之外的人户,便区分为须承担差役的带管户和不负担差役的畸零户两类,不过许多地方常常将两者混同为一体。

  里长之外,各里还设有里老人之职,负责教化、劝农以及对民间轻微案件的审理。

  此外,在南直隶、浙江、湖广、江西、福建等田赋数额较多的省份,明朝政府还陆续建立了粮长制度。

  粮长的编派,大致是以万石为率,其中田土多者为粮长,督其乡之赋税。

  不久粮长还有了被称为区的明确的地域管辖范围,而区则是以都为基础划分的,根据税粮数的多少,有的地方是一都设置一区或数区,有的地方则是数都合并为一区。

  以上就是为什么明朝会实施里甲制度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1993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