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在伐交上,在这场斗争中,三个国家在各个战线上都各显其能,让我们观看了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历史活剧。
关于为什么说在伐交上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为什么说在伐交上的这些相关资料:
为什么说在伐交上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
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那么下面达达搜探秘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刘备外交策略的错误是他失败的重要原因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为了争夺天下,进行了残酷的斗争。
在这场斗争中,三个国家在各个战线上都各显其能,让我们观看了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历史活剧。
三国的谋士众多,各种奇谋妙计层出不穷。
即便谋士实力最差的刘备,也有战胜实力最强的曹操的机会。
在定军山一战失利后,曹操为夏侯渊的死十分痛惜。
他还专门问是谁为刘备出谋划策。
当知道是法正的谋略后,曹操还酸溜溜的说,我就知道刘备想不出来这样的谋略,一定是有人教他。
不过,随便曹操怎么说,汉中之战的结果还是以他的失败而告终。
我们可以从这些事实看出来,在伐谋这个层次上,三个国家都各有千秋,只有谋士数量的多少,而没有谋略的高低之分。
那么,除了伐谋,接下来就是伐交了。
我们从这个方面看,就可以看到,在伐交上,刘备集团的错失是严重的。
这使得刘备集团处于十分不利的境地,也吃了大亏。
可以说,刘备争夺天下的失败,和伐交失利有着很直接的关系。
一、曹操的外交手段,挟天子以令诸侯。
在三国之中,外交方面做得最好的是曹操。
曹操在奉迎汉献帝回许都后,就牢牢抓住这个有利条件,使自己拥有大义的名分。
曹操利用汉献帝朝廷的政治招牌,不断对外发布诏书,用朝廷的名义下达命令。
当时的大部分小势力,一般是不会和汉献帝的命令作对的。
这就使曹操拥有了将敌人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有利条件。
在和袁绍的战争中,袁绍就尝到了其中的苦头。
他在刚开始看不起汉献帝,不接受手下人奉迎汉献帝的建议。
等到曹操的诏书到来的时候,袁绍才感到了自己的愚蠢。
他感到十分被动,因此就故意找茬,和曹操作对。
他先是要曹操把汉献帝迁到离自己近的,后是嫌汉献帝给自己的太尉的职位低。
曹操拒绝了袁绍迁都的要求,而将自己大将军的职位让给袁绍。
我们从这里,就可以看到曹操的外交手腕。
曹操在奉迎汉献帝后,拥有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力。
有了汉献帝在手里,他就算是不担任大将军的职位,也对自己没有什么影响。
而袁绍接受了汉献帝的封号,就承认自己是汉献帝的臣子。
在面对曹操的时候,就难免投鼠忌器。
事实上也是如此,袁绍在将公孙瓒击溃后,没有接受田丰的建议,讨伐曹操。
而是等到整个北方四州都统一后,才将目标转移到曹操身上。
这里面就有曹操的外交原因在里面。
同样,曹操在面对身边的各个割据势力,也发挥了自己的外交专长。
他在官渡之战前,依靠外交手段,安抚了四周的势力,使得张绣归降,刘表中立,大大减轻了自己在军事上的压力。
在随后的征战中,关中、汉中之战,曹操得益于朝廷大义的名分不浅。
就算是对刘备和孙权,曹操也没有放弃外交的努力。
他依然沿用对袁绍的方法,只要你们承认汉室的统治,不独树一帜,我就依靠汉室的官职来约束你们。
当刘备占领荆州南部的时候,刘备和孙权互相向朝廷推荐做荆州牧、徐州牧,曹操也没有留难。
可以说,在曹操的一生中,他将汉献帝这块招牌使用得淋漓尽致。
当孙权上书劝曹操代汉当皇帝的时候,曹操笑着说,孙权这是想把我放到炉火上烤啊。
到死,曹操都没有抛弃汉献帝这块招牌。
依靠外交手段,曹操在战略上占尽了便宜。
二、孙权的外交,亦敌亦友。
在三个国家中,孙权的外交是最灵活的。
孙权和曹操、刘备都是亦敌亦友的状态。
这使得孙权可以依据自己的需要,按照具体的情况,来实行自己的战略。
早在孙权和曹操没有发生正面冲突的时候,孙权就和曹操建立了外交关系。
曹操封孙权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孙权也接受了。
孙权依靠曹操的封号来巩固扩充自己的势力,同时也使得曹操产生了不切合实际的幻想。
在赤壁之战前,曹操以为与孙权有着一定的外交基础,自己再做一下外交努力,就可以兵不血刃的解决东南的问题。
于是,曹操向孙权写信,恫吓孙权投降。
而曹操的部下甚至幻想,孙权可能会消灭刘备来投靠曹操。
在这种严重的战略误判下,曹操没有进行休整,就把兵力投入了战场。
结果,曹操被孙权玩弄了。
孙权和刘备结盟,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
曹操因此失去了一举统一江南的机会,撤回北方。
而孙权并没有因为和曹操处于战争状态,就关上和曹操的外交大门。
孙权一直想要取回荆州,实现他全据长江的战略方案。
可是,当孙权发现,以和平的手段无法要回荆州的时候,就决定武力夺回荆州。
于是,孙权就在曹操攻打濡须口的时候,向曹操请降。
曹操接受了孙权的投降,还跟他结成联姻关系。
这样孙权在和刘备盟好的情况下,又暗中和曹操结成了联盟。
在关羽发动襄樊战役的时候,曹军在初期遭受了大败。
曹操本来想迁都躲避关羽的锋芒,但是这时他的手下提醒与孙权的暗中联盟的关系。
孙权这时也看到关羽的荆州后方空虚的机会,向曹操上表,要求讨伐关羽为曹操效忠。
曹操当然同意了孙权的请求。
就这样,孙权袭击了荆州,擒杀了关羽。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孙权将联盟的对象改为曹操。
在曹操死后,曹丕篡汉的情况下,孙权不惜向曹丕称臣。
这样,孙权就获得了曹丕的支持。
在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时候,虽然曹丕的大军在旁边虎视眈眈,可是由于孙权的外交手段,没有发动对孙权的进攻。
这使得东吴逃脱了灭顶之灾。
等到夷陵之战后,刘备的威胁消除后,孙权又和曹丕撕破脸皮,不听从曹丕的命令,双方再次发生了战争。
这时,孙权又将联盟的目标转换为刘备。
他在随后是岁月里,再次和蜀汉联盟,共同抵抗曹魏。
孙权利用曹魏和蜀汉的矛盾,巧妙的运用外交手段。
他通过变换联盟对象的办法,使得自己获得双方的帮助。
在此基础上,孙权软硬兼施,最终夺回了长江上游的荆州,使得自己实现了全据长江的战略目标。
最终,孙权帝王,奠定了东吴的基业。
三、刘备的外交,一成不变。
在三国的外交中,最成功的是刘备,而最失败的也是刘备。
成功的是,刘备通过外交手段,白手起家,成就了一番功业。
失败的是,因为刘备的外交手段过于单一,外交对象的一成不变,使得自己大败亏输。
在诸葛亮和刘备策划的《隆中对》中,对刘备集团的外来战略、外交策略都有所表述。
那就是,对于荆益是吞并,对于曹操是对抗,对于孙权是交好,引以为援。
这个方案,在刚开始是正确的,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我们可以看到,在遭受了当阳的大败后,刘备可谓势单力薄。
在曹操的威逼下,刘备已经无力抵抗。
在这个时候,刘备执行了结好孙权的外交政策,派诸葛亮去孙权那里。
在诸葛亮和鲁肃等人的努力下,孙刘两家结为同盟。
在赤壁之战中,两家的联军打败了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在此之后,刘备又施展自己的外交手段,先是借东吴的军队占领了荆州在长江以南的四郡。
接着又从周瑜手中要来了南郡在长江以南的地盘。
在周瑜死后,刘备又以自己人马众多,江南无法安身,终于从孙权的手中借来了南郡。
由此,刘备实现了《隆中对》里的第一步,占据了出兵宛洛的军事基地。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赤壁之战后,孙刘两家一共占领了荆州六个郡,江夏、南郡、零陵、武陵、长沙、桂阳。
而经过刘备的一番运作,变成了刘备占有南郡、零陵、武陵、长沙、桂阳五郡,而孙权只占有江夏一郡的局面。
赤壁之战东吴是主力,出兵、出钱粮,最后战果绝大部分都被刘备拿走。
这不能不说刘备的外交手段的高明。
但是,刘备的外交策略有着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刘备忽视了与曹操的外交来往。
与孙权不同,刘备从一开始就把曹操定为自己的死敌。
他以匡扶汉室为名,对外宣传,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
并且公开宣称,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一心一意要消灭曹操而后快。
这虽然为刘备在振奋士气,凝聚人心方面带来了良好的效果。
可是,这只是宣传上的需要。
在外交上,刘备也采取了这样的关门主义,切断了与曹操的外交来往,就大错特错了。
当时,曹操还没有篡汉,大家都是在汉献帝的旗号下为官。
在这个基础上,本来刘备可以像孙权一样,采取暗中与曹操来往的外交方式,为自己获得有利的条件。
但是,刘备并没有这样做。
这样,等于刘备是单方面和东吴外交,而东吴和曹操私下的外交,最后使得刘备丧失了荆州。
等到关羽死后,刘备才大梦初醒,想到了和曹家的外交往来。
可是,不幸的是,刘备遇到了曹丕这样的蠢笨的倔人。
曹丕因为刘备的宣传,对刘备深恶痛绝。
当曹操去世的时候,刘备派人来吊丧,想要修复和曹家的外交关系。
可是曹丕下令,只要刘备的使者入境,就立刻杀死他。
这使得刘备永远失去了和曹家修好的机会。
正是刘备忽视了和曹操的外交,使得自己在建立蜀汉后,面临着一个弱小的蜀国,要对抗曹魏和东吴两个国家的境地。
这是蜀汉绝对承担不起的任务,这也影响到了下一步夷陵之战的结局。
最终,刘备在夷陵之战中惨败,永远失去了争夺天下的资格。
结语:
在三国时代,三个国家的外交政策以及政策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三国形势的走向,影响了三个国家的命运。
如果外交的策略高明,使用外交手段得当,就会使得自己的国家得当发展,压制其他国家。
在外交策略上,运用最好的当属曹操,其次是孙权,最后是刘备。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利用汉献帝的招牌,把外交手段运用到了极致。
他利用外交手段,收服割据的势力,瓦解对方的军心士气,甚至驱使对方为己所用。
而孙权的外交策略则是灵活机动,他并不以个人的好恶为基准,为了自己集团的发展,他可以随时转换联盟的对象,改变自己的对手。
他的举动诠释了那句著名的话,世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最后运用外交策略最差的就是刘备。
他和孙权的外交往来本来很好,也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可是他单方面的关闭了和曹操的外交大门。
这使得他只有孙权一个盟友可以依赖。
当孙权背盟之后,刘备才尴尬的发现,自己要同时面对两个敌人。
刘备完全不能利用曹操的势力来倒逼孙权。
这样,刘备的错误的外交策略,使得他落入了失败的深渊。
以上就是为什么说在伐交上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19851.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