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视探索

刘邦病重的时候 关于刘邦的故事200字

来源:达达搜探索 时间:2022-05-21 01:11 阅读

  刘邦病重的时候,群臣中如周勃、灌婴等人都不敢进宫。

  关于刘邦病重的时候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达达搜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刘邦病重的时候的这些相关资料:

刘邦病重的时候

刘邦病重的时候

  汉朝为了皇权的巩固,刘邦费尽心机。

  本来他年龄就大,在讨伐黥布时,又中了箭伤,到了长安病情加重,从此一病不起。

  生老病死是人之常事,可是事实上,在现实当中,死亡真正来临的时刻,人又都会畏惧死亡,尤其是位高权重之人。

  他们多半都会寻求长生不老,秦始皇更是两次派徐福出海寻找不死药,但比起秦始皇,刘邦病危时御医要给他诊病,他却执意求死。

  躺在皇宫之中,诏令守门武士不得让群臣进入。

  群臣中如周勃、灌婴等人都不敢进宫。

  这样过了十多天,樊哙闯了进去,后面群臣紧紧跟随。

  看到刘邦枕着一个宦官躺在床上。

  众臣见到刘邦之后,痛哭流涕地说: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于是刘邦笑着勉强从床上起身。

  蝼蚁尚且偷生,何况是执掌天下的皇帝。

  那么,刘邦为什么放弃治疗?《史记》是这样解释的:吕后请了良医为他医治,刘邦询问病情,医生进言:病可治。

  刘邦听了不但不高兴,还骂医生说: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不愿意继续治疗,赐给医师五十斤黄金,令医师离去。

  在晚年的时候,刘邦已经接受了儒家学说因此看开了生死,这一点从刘邦班师回朝之时前去祭祀孔子也可以看出。

  人固有一死,刘邦想向一个真英雄一样的死去,如若不然,刘邦会在病危之时有如此英雄气概?

  从一介草根到九五之尊的皇帝世间的酸甜苦辣早已尝尽,在临死前能看淡生死也不足为奇。

  简单说,刘邦这句话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意思。

  即刘邦之所以拒绝医治,是因为他认为自己的寿命长短决定于上天。

  上天若想让他继续活下去,不治,病也可以好起来;上天若不想让他继续活下去,再怎样高明的神医来治疗也无济于事。

  吕后看着弥留中的刘邦,问他死后人事的安排:陛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刘邦说:曹参可。

  吕后问还有谁,刘邦说:王陵可。

  然陵少戆,陈平可以助之。

  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

  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

  吕后再问,刘邦说:这以后,也不是你会知道的。

  意指吕后也无法活那么久。

  秦朝因为秦始皇的突然离世,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一幕幕还历历在目。

  刘邦知道自己已经病入膏肓再怎么医治也是浪费时间,眼前对于他来说就是争取时间尽早安排后事。

  如果等他突然去世后世却没有安排,那么朝廷一定会陷入动荡之中。

  卢绾与数千骑居塞下候伺,幸上病愈自入谢。

  四月甲辰,高祖崩长乐宫。

  ①四日不发丧。

  吕后与审食其谋曰:诸将与帝为编户民,今北面为臣,此常怏怏,今乃事少主,非尽族是,天下不安。

  人或闻之,语郦将军。

  ②郦将军往见审食其,曰:吾闻帝已崩,四日不发丧,欲诛诸将。

  诚如此,天下危矣。

  陈平、灌婴将十万守荥阳,樊哙、周勃将二十万定燕、代,此闻帝崩,诸将皆诛,必连兵还乡以攻关中。

  大臣内叛,诸侯外反,亡可翘足而待也。

  审食其入言之,乃以丁未发丧,大赦天下。

  死于公元前195年,即高祖十二年的四月二十五日。

  死时六十二岁(虚岁),葬于长陵,谥号为高皇帝,庙号是高祖。

  一般都称为汉高祖刘邦。

  他开创的汉朝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文化,即儒家思想影响下的文化制度。

  在南北朝时期,印度佛教的传入,对儒家文化又产生了影响,了解汉朝的政治和文化制度,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

  以上就是刘邦病重的时候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达达搜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1077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